《中国网·中国湖北》(http://hb.china.com.cn)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专门设立、全方位服务新时代湖北外宣的专业平台,主要负责采集、聚合、制作、展示湖北外宣全媒体信息,目前已开通“中国网湖北”系列第三方平台账号,中国网湖北事业部投稿邮箱:zgw42@qq.com,传真:027-88221118。
夜幕降临,白云湖成为一片梦幻天地,满载游客的“编钟号”在湖面缓缓开行,两岸灯光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人在船上坐、船在画中游”。8月28日晚,湖北随州首个城市水上夜游项目——云湖夜澜正式启航,8公里水域流淌出“年轻、文化、科技、时尚”的随州新貌。
启航,穿越随州数千年
当晚8点,满载首批游客的游船正式启航,3D水幕投射出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入炎帝神农的农耕文明时代,第一篇章《炎帝长歌》正式亮相。
湖面上,炎帝手持稻穗率领先民开垦土地的画面徐徐展开,“植五谷、尝百草”的场景与湖面光影交织。“削桐为琴”的雅致、“日中为市”的热闹,向人们展示着炎帝八大功绩。最后定格在炎黄会盟的壮阔场景——长江与黄河部族的融合,用光影诠释出“和”文化的最初底色。
行至中游,千年悦耳的编钟之声响起,将人们带入第二篇章《钟鸣天地》。游船一侧,伴游船和岸上的演员演绎着曾(随)国大夫季梁“民为神主”的故事。府河大桥上的激光矩阵在夜空勾勒出曾侯乙编钟的轮廓,将“金声玉振”展现得淋漓尽致。两岸楼宇、山体的灯光不断变换,将“半城山水半城湖”照得绚丽多姿。
第三篇章《隋风宋韵》随之开场。杨坚、欧阳修等与随州相关的历史名人也闪亮登场,“三省六部制”“画荻学书”等故事勾起历史回忆,演员们演绎吟诵着“诗到随州更老成”等名诗绝句,展现着隋、唐、宋时的随州魅力。
穿越历史,走进现代。游船穿过府河大桥后,一道红色的光束迅速将人们带入火红的革命时代。第四篇章《时代随想》讲述着新五师在随州的故事。湖面灯光演绎着红色故事,与历史讲解同步回响,重现随州在民族解放中的热血篇章。
最后,光影转为现代随州的城市图景。不断变幻的水岸风景,带领游客们体验一场古与今的对话、人文与科技的碰撞。
据介绍,该夜游项目以游船为移动舞台,融合3D水幕投影、湖面光影舞蹈、桥体激光矩阵与真人表演,融合了10余处实景节点,时长约60分钟,让游客在看风景中读懂随州历史,感受新时代随州的变迁。
融合,打开水上游新体验
“夫民,神之主也。”游船行进的途中,各节点上的演员相应演绎着随州的历史文化故事,带领游客深度体验悠久璀璨的随州历史文化。
不同于常规的游船项目,云湖夜澜夜游以随州历史文化为脉络,通过游船体验、光影演绎、桥体亮化、两岸文商旅空间提升,打造出“水+岸”互动的城市文商旅新场景。
不少体验者表示,这种独特的夜游项目,点燃的是大家对水上游的无限憧憬,也打开了水上游的新体验。白云湖是随州城市的灵性所在。如何将湖水变“活”水,让水上“行”发展为水上“游”?云湖夜澜水上夜游迈出了随州文商旅新场景探索的坚实一步。
启航当天,还举办了无人机表演,在夜空中拼出震撼画面:“白云湖夜游启航”“金秋随州”等字样清晰展现;炎帝神农的身影、编钟的轮廓、银杏叶飘落的动态效果全部用光点点亮,让河与城,相得益彰、共生共荣。
联动,让水更有灵性
乘船慢游掀起了一股文旅消费新潮流,而今年元旦开街的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正好与夜游项目形成了有效互补。
青石板路沿湖铺开,黛瓦飞檐的建筑与湖光相映,非遗剪纸、青铜编钟手作等摊位沿街排开,老字号拐子饭的香气飘出巷口,让“逛老街”成了随州人的新玩法。
草甸子街不仅为白云湖文旅带注入了“烟火气”,更搭建起“文化聚商、文旅兴商”的新桥梁。开街首月,草甸子街接待游客超87.9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增长30%。今年1—8月,已累计接待游客294.08万人次。
水,流动起来才有灵性。一条水上游线,串联起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当旅游产品能日益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水域的消费场景将越来越有活力。(赵牧 通讯员:焦缘、张晨曦、陈云)
(审核:严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