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鹿鸣远,身月闲与山。「遇鹿山庄」,只是轻轻吐出这几个字,仿佛已嗅到草木的清香,听见松涛与鹿鸣。一个名字里,便藏了一整座山的灵韵。
当我问起山庄名字的由来,前来接待的李总解释道:原本这里是叫‘’驭鹿山庄”,我们接手之后,觉得“驭”字太生硬了,有一种征服的对立感。所以改成了更为柔情的“遇”。
一个字的改变,让整个山庄的气质都不同了:「遇」,是晨雾中与鹿群不期而会的惊喜,「鹿」,是这片山林真正的主人,「山庄」,是为旅人准备的温柔驿站。
- 遇鹿山庄 -
鹿鸣山居:一窗湖月,满榻山风
从武汉市区驱车不过个把小时,喧嚣渐远,山色愈浓——转过最后一个山坳,忽见苍翠山林环抱着几栋白墙灰瓦的建筑,这便是遇鹿山庄了。
选址之妙,在于它恰好落在木兰山向太阳湖过渡的缓坡上——海拔187米,既避开了山巅的凛冽,又未沾染平地的暑气。春可揽山花入怀,夏有穿林凉风,秋日坐观层林尽染,冬季则见远山负雪。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条与山庄共生的小溪。它源自木兰山北坡的泉眼,经地质层过滤后,在此处跃出地表。
水质清冽,昼夜不息地演奏着天然的白噪音。溪畔丛生的菖蒲与野姜花,总会惊起路人一片烂漫心。
若循着溪声向西漫步,穿过一片树龄逾百岁的苦槠林,木兰天池的碧波便会豁然眼前。
这段被当地人称"鹿鸣径"的小道,铺着从明清古道上回收的青石板,石缝间常有地钱与虎耳草探头,是属于乡间独有的野趣。置身于此,任谁都会萌生在此停留的念头。
走进遇鹿山庄的民宿,会发现这里虽没有奢华的水晶吊灯与大理石大堂,却用45间房,将山居的幽静与诗意,揉进每一处细节。
房间布局颇有与山势共生的建筑智慧:3栋山间别墅沿等高线错落分布,19间主楼客房围合出静谧庭院,6座林间木屋悬挑在溪流之上。
客房设计以自然质朴为基调,注重实用性与舒适度的平衡。室内采用浅色原木家具,地面铺设实木地板,踩踏时能感受到适度的弹性。
装饰元素克制而用心,床头悬挂“鹿”元素的画,茶几会摆放当季新鲜山花,书架上陈列着本土文化读物。
最受欢迎的,是鹿鸣湖畔的6间小木屋。一推门,便能闻到淡淡的松木清香。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来,在原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最妙的是每间木屋的窗景设计:落地窗正对鹿鸣湖,清晨可见水雾氤氲;夕阳斜照,能看见杉树林的树影,在室内游走。
入夜后,木屋更显温馨。暖黄的灯光透过玻璃窗,在湖面上投上摇曳的碎影。
万籁俱寂中,松针落地的簌簌声与夜莺的啼鸣交织成自然的摇篮曲。在这里,连梦境都染上了松木的芬芳。
鹿鸣时光:野趣入馔,温情成诗
我问李总:"您觉得遇鹿山庄最打动客人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一口忘不掉的山野味道。"
遇鹿山庄的餐桌,是黄陂风物最生动的展台。
最经典的是黄陂三鲜,鱼圆嫩滑,鱼糕鲜香,肉糕软糯——三味一体,尝尽江湖之鲜。雨后山林采来的黄丝菌,与腊肉同炒,菌香裹着烟熏香,是城市难觅的山珍至味;
点单率最高的,还是那罐走地鸡汤——自家农场散养的土鸡,用柴火瓦罐慢煨六小时,金黄的汤面上浮着晶亮油珠,是久违的舌尖味道。
比起网红景点里摆拍的年轻人,遇鹿山庄更吸引那些追寻乡土记忆的银发族——他们在这里找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岁月的回声。
阿姨们会借一套山庄准备的汉服,在乡村舞台上走秀;也会带着小孙子挖红薯,一锄头下去可能是紫薯、花生,或是圆滚滚的土豆;更多的老人,把这里当作聚会据点:"在这儿,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下乡支农的日子!"
在离店前,大家总要捎些庄园的土特产回家:手作豆丝晒在竹匾上,透着阳光的暖香;现打糍粑裹着黄豆粉,软糯能拉丝;土猪肉制成的肉丸,煮汤时满屋都是肉香;再带上几只庄园散养的走地鸡,还有留存母鸡体温的新鲜土鸡蛋,营养又安心。
在遇鹿山庄,时光总是很慢。这里没有喧嚣的打卡人潮,只有树叶缓缓飘落的轻响;没有精致的摆盘艺术,只有灶膛里柴火噼啪的温暖。
正因如此,在"邮路最美民宿"评选中,遇鹿山庄被很多人认为是"银发族最想定居的山水人家"。
那些坐在栎树下闲坐谈天的老人,用满足的神情告诉我们:所谓桃源,不过是在喜欢的风景里,过寻常的日子。

“邮路里的最美民宿”——遇鹿山庄
民 宿 | 遇鹿山庄
撰 写 | 囧囧
摄 影 | 十点半的飞机场
出品 | 武汉市旅游民宿协会
咨询电话: 18162512221 (李总)
民宿地址: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石门(木兰天池南侧200米)
拨打热线 游遍黄陂丨400-032-888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