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抱鼓巷“鼓巷留金曲・鹊桥伴相思”七夕主题活动在唐风古巷的欢声笑语与线上直播的热烈互动中圆满落幕。为推进抱鼓巷文商旅融合发展,此次活动以“AR寻缘NPC互动+线下交友会”为双核心,联动“线上直播+线下体验”双模式,七夕民俗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更串联起特色餐饮、文创零售、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从乐茶多·扶香记的草本养生产品到霓裳阁的汉服体验,从浪浪山文创周边到怀旧主题音乐会,全方位打造“可游、可玩、可购、可赏”的文商旅消费场景。
这场浪漫盛宴不仅让唐风古巷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七夕圣地”,更通过直播镜头将科技赋能的传统文化体验、温馨热闹的线下交友氛围、文化满满的夜经济消费场景传递至万千网友眼前,生动诠释了抱鼓巷“文化为魂、科技为翼、商业为基”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为太原市小店区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线上直播+线下互动”双重惊喜 七夕文化突破时空传扬
活动当日,抱鼓巷同步开启七夕主题直播,镜头跟随主持人穿梭于唐风古巷,从AR寻缘关卡的趣味互动到怀旧音乐会的经典演唱,从文创奖品的文化解读到商户特色的深度探访,全方位呈现这场“科技 + 文化 + 商业”的文商旅融合盛宴。直播中,主持人不仅详细讲解七夕节的历史渊源——从东汉《四民月令》中“七月七日”的最早记载,到六朝时期女性技艺展示的节日内涵,再到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地位,更结合“AR寻缘”七重关卡设计,拆解背后的民俗寓意,“七夕问缘”对应古人对诗传情的浪漫,“穿针乞巧”还原传统女性比拼技艺的习俗,“鹊桥相会”则复刻牛郎织女七夕团聚的经典传说。
直播还走进了抱鼓巷与小店区文联合作打造的抱鼓巷艺术馆,浓郁的艺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将定期更新展品,长期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市民带来持续的文化享受。抱鼓巷艺术馆搭建起艺术鉴赏、创作、交流的平台,让线上线下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直观了解抱鼓巷“以文带旅、以旅兴商”的发展逻辑。此次直播,有效打破地域限制,让文商旅融合体验辐射至更广泛人群。不少网友表示“虽没到现场,但跟着直播逛了古巷、学了文化、‘种草’了商户”,直播不仅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更成为文商旅消费的“线上引流入口”。
AR寻缘NPC互动+线下交友会 科技与社交赋能文化新表达
“扫描这处抱鼓石,就能召唤出虚拟缘灵,跟着它去找下一个 NPC 吧,还能结识同闯关的朋友!”活动现场,年轻游客正举着手机参与“AR寻缘”互动。作为本次活动的双核心环节,AR寻缘NPC互动与线下交友会深度联动,既打破传统节庆边界,以“虚实共生”的体验让七夕文化焕发现代活力,更以社交为纽带,让街区成为年轻人结识良缘的“浪漫空间”,进一步串联起文旅体验与商业消费。
活动精心设计七重闯关任务,每一关都串联起“AR特效+ 真人NPC+七夕民俗”:在“七夕问缘”关卡,身着唐代服饰的李白NPC立于石鼓前,游客需答对“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等与爱情相关的诗句,才能获得“云锦碎片”;“穿针乞巧”环节,织女NPC现场示范传统穿针技艺;最受游客喜爱的“鹊桥相会”关卡,牛郎NPC引导游客登上模拟鹊桥,用手机AR拍摄合影,屏幕上会实时生成银河星空特效,亦真亦幻,仿佛置身传说中的七夕盛景。
数据显示,百余组参与者中90后、00后占比超60%,不少年轻人表示“第一次觉得七夕诗词这么有趣”“像在玩一场沉浸式文化游戏”。活动期间AR互动参与量超200人次,相关短视频在抖音、视频号#抱鼓巷AR七夕#播放量突破百万次,科技赋能让传统节日成功破圈,更推动文商旅融合模式走进年轻群体。
浪浪山周边:小物件承载大文脉 文创奖品“活”起来
“没想到闯关还能拿到浪浪山玩偶!”刚完成关卡的市民拿着奖品和消费券,与同伴一起走进抱鼓巷商户——这一“体验-获奖-社交-消费”的连贯场景,是抱鼓巷文商旅融合的生动缩影。本次活动的奖品设计紧扣“文化IP+商业转化+社交属性”,浪浪山小妖怪系列周边冰箱贴、钥匙扣、玩偶不仅是年轻人喜爱的潮玩,更成为传递抱鼓巷文化、带动文创消费的“载体”。
浪浪山IP源自国产动画《中国奇谭》,其“平凡却充满韧劲”的小妖怪形象,与抱鼓巷“传承中创新”的街区精神高度契合。抱鼓巷巨幕影城《浪浪山小妖怪》电影正在热映中,街区数字大屏也滚动播放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和治愈系生活感悟。在抱鼓巷,“浪浪山小妖怪”与大家共同度过这个特别的七夕之夜。市民在兑换奖品时,工作人员会进行互动,介绍奖品的文化寓意,让“七夕小礼物”成为“文化传承的信物”,不少游客组团参加希望收集全套周边,直言“要把抱鼓巷的文化故事带回家”。更有参与者将周边作为交友小礼物,进一步烘托七夕浪漫氛围。
这种“文化IP+文创周边”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活动的吸引力,更拓展了抱鼓巷的文化传播路径:活动中浪浪山周边被全部兑换,其中超60%的获奖者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战利品”,间接带动抱鼓巷关注度增长。小物件里藏着大文脉,浪浪山周边让文化传承变得“可触摸、可带走”,也让抱鼓巷的年轻态商业更具文化厚度。
新商业生态:年轻态激活消费新活力 夜经济“火”起来
活动期间,抱鼓巷真正实现“文化体验+社交互动场+年轻消费场”的三重赋能。AR寻缘任务线与线下交友会巧妙串联起街区特色商户。游客完成全部任务后获得专享优惠券,在抱鼓巷内商户就可以扫码点单,核销抵扣现金——科技互动为商户精准引流,吸引大量年轻游客的“打卡式消费”让街区活力满满。
“我在活动中得了第三名,拿到的奖品是扶香记的草本枕头,有淡淡的艾草香,感觉很不错。想给爸妈也买一个,就来这边的集市看看。”刚兑换完奖品的市民来到集市扶香记摊位前为家人选礼物。扶香记此次深度参与活动,枕套以传统唐风纹样为灵感,采用刺绣技艺,针脚细腻间尽显中式美学,暗含“一夜好眠、相思无忧”的七夕寓意。活动中,不少参与者兑换枕头后,特意前往乐茶多・扶香记摊位,了解更多草本茶饮、草本香囊等产品。
数据显示,活动当日抱鼓巷夜间客流量突破万人,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达82%;巷往民谣、丐不理烧烤等商户营收同比大幅增长;AR优惠核销率达85%,中国电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满减活动有效带动街区消费。这种“年轻群体主导、科技互动引流、文化消费赋能”的新商业生态,正是抱鼓巷区别于传统商业街的核心竞争力——它不再是单纯的购物场所,而是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潮流消费”于一体的年轻态生活多元空间。
这场七夕活动,是抱鼓巷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以文化为内核吸引游客,以社交为纽带聚集人气,以科技为手段提升体验,以商业为支撑实现价值转化。未来,抱鼓巷将继续深耕“文化+科技+社交+年轻态”的文商旅融合路径,进一步丰富非遗体验、古风演艺、文创消费等业态,让更多传统节日“潮”起来,让更多年轻消费“火”起来,让小店区的夜经济彻底“亮”起来。
来源:小店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