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就想约国博了,可前一周对应的时间点,要么是进不了系统,要么就是提交后没约上,以至于我们都失去信心了。
记得以前去国博,好像拿着身份证就去了,馆里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毕竟来北京的,让他们去国博,也是挺考验的,因为,见到天安门广场,见到天安门城楼,看着触手可及的故宫,谁还愿意在国博里面待着呢,毕竟那些玩意也看不懂,真看懂了也就那么回事。那么国博的门票到底被谁给约走了呢?
我更多地理解为,这是国博的管理部门在搞饥饿营销,至于这些票被谁约走了,明眼人一想就能知道,这个明说了就没有意思了。敞开没什么人去,怎么一预约就变成了紧俏商品,这里难道没有玄机吗?不过对于一个北京人来说,让我们托门子去国博好像也犯不着,那就慢慢等吧。
昨天下午,老婆意外发现今天还有参观名额,并立即下单,这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现在正是阅兵最关键的时期,国博估计周末都不会正常开放,怎么还是闲置出票来呢?不巧的是,今天还有一堆事,既然这么不容易把握的机会抓到了,那就一定要用好。
可惜今天事情真的不少,约了个下午1点的场,地铁2点半才到天安门东,下地铁就排了长长的队,因为每个人都要刷身份证才能出去。出了地铁还要排长长的队,快三点了才到达国博的一楼大厅。
进去之后有点木讷了,因为,一时半会反应不过来,究竟该先参观哪儿,总感觉国博的内部设置有了一些变化。在0层和1层转了半天,感觉自己喜欢的还是在4层,于是,直接坐电梯到四层,从自己喜欢的书法、佛造像和瓷器开始。
第一个到达的展厅是中国古代书法展厅,展厅里专题展示清代进士的书法作品。进门看见的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临苏轼体的书法作品,感觉还是挺振奋的,展厅里还有清代比较著名的刘墉、王文治、伊秉绶、李鸿章、梁诗正、郑板桥、林则徐、钱大昕、俞越、何绍基等书法作品,展厅里尽可能地将个人作品做了一些陈列,由此来让我们这些外行感知这些当年的才子书法水平究竟如何。当然,国博的中国古代书法厅就展示这么一点内容,显得档次和规格低了一些。
第二个到达的是佛造像馆,这是我非常喜欢的题材,从北魏到明清,在佛造像方面,每个朝代都各有特点,当然,最精美的还是唐朝之前的佛造像,这个展厅没有完全按照历史展示佛造像,而是按照类别展示了一些,尤其是四川的水月观音造像的3D打印模型,以及宋代的一尊巨大的木质观音头像,感觉还是非常震撼的。除了几尊个体大,雕塑精美的佛像,其他的,真的不是很提气,起码没有感受到国字号博物馆的魅力。
挨着这两个展厅边上还有钱币馆和铜镜馆,因为缺乏对这两类物事的认知,我们都没有进去。因为今天时间太紧了,必须把自己想看的看到。
南展厅和北展厅中间隔着中央展厅,展厅好像叫什么科学厅之类的,当时也没太在意,因为展厅里陈设的月球车、卫星等模型,我也不是很感兴趣,这个展厅分成三列,大概是展示中国从古到今方方面面的科技成果的展示,从浑天地动仪到水车,从纺织到航天,几乎每个专业都有科技方面的成绩在此展现,假如对科学发展感兴趣,可以慢慢欣赏自己喜欢的。
我们快速地穿过中央展厅,立即进入到瓷器展厅,不可否认,现在的国博设计比先前好了很多,这是我到瓷器展厅的现实感受,以前的瓷器展厅,好像就是把宝贝陈列在那儿,没有类别,没有条理,现在不一样了,知识成体系地展示在眼前,看文物不仅可以欣赏知识,还可以全面地了解瓷器的历史。比如瓷器有宋五大名窑的代表作展览,此外还有宋五大民窑的精品战略,通过对比,瞬间就了解瓷器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轨迹,就在我还沉浸在宋五大官窑和民窑的精品欣赏中时,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传到了耳朵里,今天的参观时间已经到了,可我还没把瓷器看到一半。
除了去的那些,还有没去的玉器馆、服饰馆、青铜器馆、精品展示区等。国博真的太大了,要是好好欣赏,真得准备大半天时间,这次满打满算的时间才两个小时,确实显得仓促了一些。
不过这样也好,因为没有看尽兴,所以还有了继续预约的冲动。在瓷器之前,真的没有感觉国博的过人之处,可看到瓷器的陈列,我真的服了,这确实是国家级博物馆该有的样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存有继续参观的动力。
出得博物馆也不失落,因为,现在天安门地区的现场布置已经完毕,大家看着热闹的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周遭,纷纷拍照留念,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感觉,毕竟八十周年大庆在即,我们算是提前给大庆热了场子,这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国博,我又来了,不久我还会来的。这是我离开前,心里默念的话。
铜质菩萨造像,清代的。
张之洞的书法
俞越书法
合肥李鸿章
郑板桥书法
宋代木质观音头像
宋代木质观音像
宋代铁佛像
文殊和普贤菩萨。
宋代观音瓷像
三彩菩萨像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铜像
明代观音木质像
唐代的龙柄鸡首壶
汝窑的盘或者笔洗
南宋龙泉窑青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