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吉林市曾流传着数个版本的“吉林八景”,每版均以四字成语的形式总结概括了吉林城一处自然、人文景色。其中有一版本中介绍了“大江弯弓”一景。松花江为满语“松阿里乌拉”的音转,意为“天江”,江水自丰满峡谷奔流而下,在吉林市区段呈“S”型,旧有术士称其为“太极两仪之态”。其中自洄水湾子开始,江水转而向东,到了机器局附近忽地向北,到了龙潭山下又回身向西,江段迂回而行,有若张开的弓背,故而天成“大江弯弓”景致。
在传统审美中,欣赏景观之别致,要有适当的角度。和吉林八景之“团山双峙”要在北山之巅欣赏一样,一览“大江弯弓”骁劲喷张之美也要登高才可品味。有人说可在北山揽月亭或东团山欣赏,可最佳观赏点恐怕还是要数龙潭山的顶峰之上。
在吉林市记录“大江弯弓”的老照片不多,一般提及此景,通常以伪满时期的一组由北山俯瞰吉林城的明信片为标杆。遗憾的是,这组照片中的大江为弓背下“渊”和下“萧”,上“渊”、上“萧”、弣(弓的握把部分)等部位展示得不够完全。目前可见比较完美的“大江弯弓”老照片,为1958年由张驭寰先生在龙潭山顶拍摄的一张广角照片(由于我获得的只是电子版,因而只好将照片自南向北分作4段进行展示)。
尽管由于印刷等原因,此照片比较模糊,但从中仍可辨识出东团山、松花江铁路桥、龙潭山火车站、松江大桥等景物。和如今高楼林立的情形不同,在当时的松花江左岸,即今昌邑区境内,还看不到什么高大的楼宇,今解放北路两侧更是依稀能看到农田的风貌。故而若执此图登龙潭山再看今朝,难免会萌生出沧海桑田的感慨。
关于“大江弯弓”之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借助物候天光呈现出四时、早晚之变幻。其景致骁、柔并济:春可见暖绿如烟拥江,夏可观江天飒爽艳色,秋可赏红枫倒映碧水,冬可看雾凇尽染寒江。借登高望远之势,饱览江山壮丽,只觉大东山水美不胜收。
其实近年来,由于松花江右岸建起许多高层建筑,加之航拍技术日益发达,通过影像表现大江弯弓已不是难事,然而如今的楼宇参差、街路纵横固是美景,亦可赏心悦目,但千般情愫,终非旧人评选“大江弯弓”为八景之一时激荡的意兴。所幸张驭寰先生所拍摄的照片,留住了六十多年前人类活动与自然风光相辅相成的“大江弯弓”旧貌,让此际循旧人之心,有了更好的参考和依照。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