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疆来城」新晋文化地标——全国首家天山雪莲博物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集自然奇观、科技互动与人文传承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探访这座新晋 “网红打卡地”,为读者揭秘如何深度玩转这座自然与文化交融的传统滋补养生空间。
踏入博物馆首层,一幅长达 20 米的天山全境示意图扑面而来。天山山脉自西向东的脉络清晰展现:从李白故里碎叶城所在的伊塞克湖流域,到承载丝路文明的星星峡,天山雪莲的生长轨迹与人类文明交织共生。在互动体验区,轻点屏幕即可穿越至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前,或俯瞰天山天池的湛蓝湖面,感受雪莲生境中 “一山有四季” 的垂直气候带。
“这里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展示,更是文明基因的解码。”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展厅内陈列的雪莲标本均来自海拔 3500 米以上的冰碛岩缝,其叶片表面的绒毛结构能抵御 - 21℃严寒,种子需在 0℃以下才能萌发。
“千古传承帝王垂青” 展区将时空拉回三千年前。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壁画前, “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 的记载,与天山雪莲作为长生不老药的传说相互印证。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优钵罗花歌》手卷静静陈列,两度出塞的诗人在诗中感叹:“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将天山雪莲比作怀才不遇的志士。
在 “现代医学循证研究” 展区,全球 数十 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以动态数据墙呈现。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实验数据显示,雪莲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达 68%,而雪莲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 C 的 12 倍。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协和医院 2023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雪莲口服液连续 7 日给药无血中蓄积,且无法通过血乳屏障,这一发现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可用于哺乳期女性产后身痛的中药制剂。
在 “国医推崇” 专区,路志正 “天山雪莲,通补兼顾” 的题词与百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手持雪莲口服液的照片相映成趣,这位见证中医药百年发展的泰斗将雪莲口服液与雪莲养生葡萄酒常伴左右,以身效验,悉心体悟,将其心得体会,确立了天山雪莲的临证特点及发展方向。
博物馆“科学保护合法采集” 展区,展示着和静县天山雪莲野生抚育基地的生态。基地通过长期监测其生长周期和种群密度,严格制定采集计划,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真正践行了“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宗旨。“这为解决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案。”游客肖珍评价。
在产品体验区,雪莲口服液与养生葡萄酒成为焦点。前者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纯中药单方制剂(国药准字 Z20025166);后者以野生天山雪莲为核心原料,配伍枸杞、当归,是一款通畅经络、平衡阴阳的养生圣品。
这座集科普、科研、体验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天山雪莲精神的具象化表达,更是新疆特色资源转化的典范。“天山雪莲的价值不在于生长的高度,而在于扎根的深度。” 当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研碰撞,当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共振,这朵绽放在天山山脉冬夏积雪区域的奇葩,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