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北京有这么一条胡同。
毛主席曾经说它是“长在中国人脸上的一道疮”。
1949年,解放军入城时,毛主席特别强调:队伍必须经过这条胡同。
这条胡同,就是东交民巷。
从1901年到1949年,整整48年,中国人不能踏入半步。
如今,它却成了北京最值得打卡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想知道这条胡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吗?
跟我一起走一遍。

这里曾经是“国中之国”
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至崇文门内大街。
全长1.6公里。
北京最长的胡同,也是最不像北京胡同的胡同。
为什么这么说?
走进去你就知道了。
满眼都是西洋建筑,哥特式、古典主义、中西合璧。。。
这些建筑背后,是一段让人心痛的历史。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条约第七款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使馆自行管理,派兵守卫,中国人不准居住进入。
从此,这里变成了“国中之国”。
胡同里的居民全部被强迫迁出。
从王爷到平民,无一例外。
想象一下那种屈辱感。
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不能自由通行。

现在去看什么?
今天的东交民巷,已经变成了一座露天博物馆。
每一栋建筑,都在诉说着历史。
中国法院博物馆,原来是日本正金银行北京分行。荷兰古典主义风格,专门用来经济侵略的金融机构。
东交民巷饭店,西班牙大使馆旧址。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就是在这里签订的。
往东走,那座看起来普通的红房子,原来是日本公使馆。
更早之前,是肃亲王府。
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家。
豪格的十代子孙善耆住在这里。
善耆的女儿是谁?
川岛芳子。
一个让人复杂的名字。
东交民巷19号,法国邮政局旧址。
中西合璧的建筑,最初是瑞士商人的北京旅店。
1901年被法国接管改成邮政局。
还有那座小巧的哥特式圣弥额尔教堂。
法国人修建,北京城最小的教堂。
也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

1949年,历史转折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抗议。
游行队伍想向各国使馆递交抗议书。
结果呢?
连东交民巷半步都进不了。
在自己的国家领土上,却不能自由通行。
弱国无外交。
这句话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但是。。。
当我们的拳头硬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1949年2月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
这是毛主席给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强有力震慑。
也向全世界宣告:在中国的地盘,中国人自己说了算。
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支进入东交民巷的中国军队。
那一刻,屈辱的历史彻底结束。
我们不仅打赢了战争。
更赢回了尊严。

今天怎么逛?
现在去东交民巷,完全是另一种感受。
交通便利:地铁1号线王府井站,步行10分钟就到。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但各个博物馆有具体开馆时间。
建议路线:
天安门广场 → 中国法院博物馆 → 东交民巷饭店 → 圣弥额尔教堂 → 北京警察博物馆 → 崇文门
全程走下来,2-3小时。
每一步,都是历史。
特别提醒:
周末人会比较多,建议工作日去。
带上身份证,有些博物馆需要预约。
最好找个导游或者提前做功课。
不然就是走马观花。

写在最后
走完东交民巷,你会有种特别的感受。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那些屈辱,那些抗争,那些胜利。
都刻在这1.6公里的胡同里。
今天,我们可以自由地走在这条街上。
拍照、打卡、感受历史。
这份自由,来之不易。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
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下次路过天安门,不妨拐个弯。
去东交民巷走走。
感受一下什么叫:
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有尊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