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延安
西北政法大学 王一栋
枣园的晨光,穿过树枝,打在外婆肩上,映着她那件讲述着岁月的红色T恤,开始了这趟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延安之行。
外婆病愈后,一直想回趟延安,她对我说,我想去毛主席的地方看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外婆的腿脚似乎比平常更利索些,她也不愿人扶着,就这么一个人走着,看着,感受着。外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在那个年岁里提起延安,提起毛主席。一代年轻人的眼里,闪烁着力量,跳动着火苗。这株火苗穿过了五十年的岁月,至今仍在外婆的眼睛里清晰可见。
外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识字很少。她站在展柜旁上下打量着,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物件,虽然不认识具体的文字介绍,但她的神情告诉我,她在用生命感受生命,用记忆丈量记忆。她的眼睛里不只是被射灯闪出的光,还有她提起毛主席时,藏不住的热泪盈眶。
杨家岭的黄土特别细,像时光的粉末悄悄钻进外婆那双磨平了边的凉鞋,这双走过公社晒谷场,踩过生产队麦茬的脚,此刻正缓慢而有力丈量着黄土高原上的红色坐标,丈量着这趟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延安之行。
在延期间,我还探望了老一辈革命家、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将军的侄子刘振彪先生。刘老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为我讲述了刘志丹将军与陕北红军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故事,讲述了多年来他们持续开展的历史研究工作,我听得入神,感觉仿佛置身历史之中。刘志丹将军的女儿刘力贞、女婿张光都曾在延安大学新闻班学习,延安大学新闻班正是我们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前身,这样说来,我和前辈们也是“校友”了。临别之际,刘老将珍藏的《铁血岁月——毛泽东与刘志丹》赠予我,我抚摸着扉页,感到历史是那么的触手可及,仿佛一阵风,就能带我回到延安岁月。
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我为曾舅祖父杨森烈士扫墓,曾舅祖父生前担任红二十军四十二师师长,红三十军参谋长。作为西北红军曾经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短暂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此刻,微风轻拂,站在烈士陵园,站在英雄墓前,远望延安新城,我仿佛看见了那些前仆后继的革命先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党为国英勇献身,我仿佛听见了嘶吼的战马、澎湃的黄河、激越的号角……
作者简介:王一栋,陕西乾县人,革命先烈后代,西北政法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河北卫视《好好学习》思政综艺嘉宾,陕西省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处成员,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员,刘志丹研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学委会主任。
编辑:雪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