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那年,我随军踏上山西原平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至今清晰如昨——那时的原平,是真的穷,放眼望去尽是荒凉,风刮起来带着沙砾,能把脸吹得生疼。每日餐桌摆着的,不是泛红的高粱面窝头,就是粗糙的玉米面饼子,寡淡的滋味里,藏着我无数次“逃离”的念头。
可谁曾想,这一待,便是五十余载。我在原平的土坯教室里读过书,在田埂上插过队,后来穿上军装守护这片土地,退伍后又在这里扎根工作。我亲眼看着土路变成宽阔的柏油路,低矮的土房换成整齐的居民楼,曾经稀缺的白面馒头成了日常,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原平不再是当年那个贫瘠的小城,山西也早已换了新颜,每一点变化,都浸着我半生的记忆。
如今,我早已没了当初的逃离之心,反而将根深深扎进了这片土地。偶尔离开一阵子,街头巷尾若传来一句带着晋语腔调的“吃了没?”,心里都会瞬间涌起一阵暖意,那份亲切,是岁月沉淀出的牵挂。五十年风雨,原平早已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这片土地的温度,早已融进了我的骨血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