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莽山很大,横跨湘粤两省,共享“广东屋脊”,一座“不用爬的山”匠心设计独步天下。
而微观大莽山景区,四周腊元古村、莽左火塘油茶、燕子岩溶洞餐厅等“小而美”文旅焕新场景,空间精微、文化原真、体验交互。
“体验即生命力”表达美学价值,“场景即生产力”诠释经济学逻辑,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献春如是认为。
腊元古村鸟瞰图。
腊元古韵,苏醒人间
一阵山雨纷纷扬扬地卷下,雨润青石板,越发显露岁月的光洁度。
莽山旅游区东门8公里处,宜章县笆篱镇腊元古村雨巷里,只缺一位“丁香姑娘”。
“湘南边陲,楚尾粤头”宜章县,明代设笆篱堡、黄沙堡、栗源堡三座军事要塞,三堡连线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足鼎立扼守湘粤孔道咽喉。
腊元古村全景图。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千户陈闻中选择笆篱堡外八里地处定居,耕读兴家。当时蜡园背陈家,而今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腊元古村。
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时光随绕村水道哗啦啦地流淌,青石板古巷呈“七纵七横”防御性格局……腊元古村自带原真文化流量。
古民居门楣。
腊元古村留连,举头看得见门楣文化:每一栋古民居大门口,都门楣高悬,“和为贵”“青屋藏书”等灰雕艺术字,代言陈氏晴耕雨读家风、乐善和睦族风。
腊元古村留连,伸手摸得着雕刻文化:灰雕、石雕、木雕和砖雕工艺精湛,龙、虎、麒麟等吉祥物,勒石以铭、刻木以记,一锤一凿在年代感中见匠心。
祁剧一唱80年。
腊元古村留连,竖耳听得到祁剧文化:新中国成立前,腊元村与祁阳一祁剧班主曾枝茂签订生养死葬文书,曾枝茂落户村庄收徒授技。腊元村祁剧一唱80年,逢年过节、农闲季节唱响腊元人的忠勇儒雅。
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东风劲吹,腊元古村“修旧如旧”,微改造、精修复留住古村文化根脉,一部文化教科书古朴气息扑面。
“腊元古村206栋古民居中,已选定16栋敞开大门见众生,展示家具、兵器,引进旅拍打卡、墨碗米饼加工等新业态。”宜章县笆篱镇副镇长、腊元村原村支书陈华东说。
两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砖房,蝶变成腊元人民公社食堂,游客来了可以就着古韵下酒、干饭。
600年古韵传承,60年时光记忆。腊元古村抖落历史尘埃,渐渐苏醒人间。
腊元古村丰富场景,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平衡,一条“发新枝”路径也人间清醒。
主客围着火塘“打油茶”。
瑶家文化,火塘烹煮
一块木板很不打眼,上书宝藏小店“莽左火塘油茶”店招。
衡阳妹唐艳军,打工广东东莞、中山等城市时,体质过敏。换一个环境,到莽山小住半年,莽山特养人,她一身舒适“出不了莽山也不想出莽山”,索性长留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场部街”,新莽山人开店卖莽山茶。
莽山物种多样、人文多元,唐艳军凭一手油茶金米汤工艺,改行火塘边烹煮瑶家文化,火热七月也领着客人围坐火塘“打油茶”,摆门板宴、吃瑶族粽糍,“粽糍油茶滚,神仙站不稳”。
瑶家门板宴。
火塘系瑶家生活中心,会客、议事、炊事……家家户户不可或缺。
与莽山和谐共生,瑶民养成了“打油茶”独特饮食习俗,生成了饮食智慧。
唐艳军取茶、姜、葱,跟炒米、花生等翻炒捶打锅中,“一碗油茶很亲人,一碗油茶敬客人”。客人“客随主便”,体验生活情景短剧,慢下来、爱自己。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莽左火塘油茶”把火塘奉作“文化会客厅”,映照瑶族风情,像粽糍一样“磁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游客。
“莽左火塘油茶”巧妙植入、文火煨热地方文化,地方文化原汁原味。以原真场景为活态载体,一口火塘照亮了差异化文旅路径。
燕子岩景区。
溶洞餐厅,湖南唯一
喝完油茶,燕子岩溶洞餐厅簸箕宴等你来。
从业旅游几十年,莽山最早一批旅游开发者钟山,把燕子岩景区当作一块“实验田”。钟山儿子钟恳,子从父业“更有想法”。
燕子岩万福洞,恒温溶洞餐厅与众不同。全国没几家,湖南独一家。“光3D投影,就花了六七十万。”钟恳说。
洞见青年客群个性化、沉浸式偏好,3D投影创意改造空间、跃升品质,凭交互性强化参与感,于“松弛感”中变现消费转化率。
溶洞餐厅簸箕宴。
瑶家招待贵客,通常上簸箕宴大餐。燕子岩溶洞餐厅簸箕宴,烹调鸡鸭鱼“三大件”,叫化鸡、芋荷鸭、冷水鱼……瑶家风味,人生回味难以复制。食客品尝酸甜苦辣,吃到人间团团圆圆。
吃、住、娱,是旅游要素,以食为先。抓住了胃,留住了客,游客凭嗅觉、味觉投票,“燕子有信”决定展翅方向。“郴品郴味宜人风味”,品味出莽山生态美、民俗韵。
天下莽山,人间仙境。
文旅产业正处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小而美”文旅焕新场景从重资产投入向轻资产运营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特色化发展转变、从传统观光向沉浸体验转变,“小体量承载大内涵”。
宜章县承办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莽山是主战场。
郴州争创全国首个“小而美”文旅场景焕新示范城市,莽山是急先锋。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工于细节、落小落地“尽精微”,则每一次驾长车笃行都能“致广大”,每一个脚印都能缩短抵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距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