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上一棵草,昆仑山下核桃王。核桃王位于昆仑山北侧、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我们驱车前往恰勒瓦西村。
弯曲盘旋的公路,时隐时现在周边雄浑壮丽的昆仑山灰黄色山体间。
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该片讲述了刚从地质学校毕业,自愿到新疆帕米尔高原工作的年轻姑娘李婉丽,一路上受不住高原的风沙、旅途的颠簸和高山反应的折磨,在来时的路上就产生了回家的念头。司机小刘讽刺她说:“还不如昆仑山上一棵草!”当他们夜宿昆仑山口“司机之家”后,在女主人惠嫂亲切照顾下,李婉丽了解到惠嫂多年坚守在昆仑山上,几年如一日,为往返驾乘人员提供服务,这种乐于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使她重新产生了扎根帕米尔高原工作的决心。
恰勒瓦西村,下了公路后不久,就到了恰勒瓦西村,村里建成核桃树王公园,现在是全国文明村。
核桃树王,占地约 一亩,据考证植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距今已有1381年历史,国家一级古树。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核桃王仍然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核桃树王是于阗(tián)古国的首都约特干唯一生存下来的活证,距约特干遗址中心仅1000多米。
于阗古国(公元前232-公元1006年)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北宋年间,长达十三个世纪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属国。于阗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
核桃树王,树型大致呈“Y”形,树高约16米,树冠直径约为20米,整个树干需五人才能合抱。
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纳四人同时站立。下洞入口直径0.74米,上洞出口直径0.55米,游人可从下洞进入,树丫上洞爬出。
树干形状奇特、气势雄伟,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宏而古老,如同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
核桃树王,历经千年风霜,似乎吸收了天地之精华,产生了天地之灵气,至今每年挂果仍然保持在6000枚左右。
也许是吃了这核桃,当地高寿老人相当多,恰勒瓦西村200多位老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八九十人。
题小诗一首《和田唐代核桃王》
天地精华育树王,一尊灵气逸八乡。
千年风骨昆仑雪,又挂核桃回大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