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朝暮古今
今年9月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九三阅兵这几天,网上的环境也变得奇怪,充斥着各种关于日本的奇怪言论。
直到《人民日报》发文才揭开了真相。
原来日本为了洗白自己在二战时期的侵略罪行,花费了560亿日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公关宣传,传播了许多扭曲历史的说辞。
他们主要散播的言论大部分都是,日本当年发动战争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解放亚洲各国,帮助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殖民者的统治,从而实现共同繁荣。
还有就是极力否定自己的各种恶行,不仅说731部队是防疫部队,还说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涌入北京旅游,而且其中日本人居多。
一堆日本游客拖着空箱子一下飞机,故宫长城不看,烤鸭炸酱面不吃,直接扎进同仁堂、永安堂这种老药铺,连菜市场里的小药材铺都不放过。
根据观察发现,这些人往往手里攥着写满中药名的清单,枸杞、黄芪、当归成斤成箱地买,买完药材又奔茶叶店扫货,接着去潘家园古玩市场淘旧瓷器,最后甚至跑去日本人学校门口溜达打听。
这一看就不对劲,哪里是观光,分明是带着任务来拿货的。
要知道中药在日本叫做汉方药,早就被纳入日本的医保体系了,但是他们岛国哪有多少地道药材?
日本现在的中药材基本上都要靠进口。
还有药方,我国的老字号药铺,比如同仁堂,几百年的炮制工艺那是独门绝活,还有各种神奇药方,日本人根本复制不来。
还有一点十分关键,那就是中国的中药比日本便宜多了,比如日本药妆店一盒枸杞卖150块人民币,北京老店同样品质的才卖80多。
当然他们也不完全是图便宜,更多的是在摸行情、偷技术。
这些所谓的游客里面很多实际上是企业专员,边采购边记录药材炮制方法,甚至偷偷学咱们的配方比例。
日本人还有一招特别阴,之前就有日本企业早早地就把《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里的210个古方申请了国际专利,反过来卡咱们脖子。
现在他们大包小包往回扛药材,指不定就在研究怎么把最后那点核心技艺也掏空。
茶叶和古玩也是同理。
日本茶道本来学的是唐宋中国,但他们本土茶叶品种少、价格贵,于是来到中国找茉莉花茶、碧螺春,一买十几斤。
还有潘家园那些几十块的清代瓷碗,他们带回国转手就卖十倍价钱。
但这不只是赚差价,更是在抢文化符号,想想看,一旦这些中国老物件被打上“日本淘来的古董”标签,久而久之谁还记得源头在哪儿?
其实日本资本对中药的野心早就藏不住了。
2021年日本津村收购天津盛实百草,控制了中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2023年又吞下百年老字号紫光辰济;2024年三井物产再收购新加坡余仁生国际……
从药材种植到成药生产,再到国际品牌,他们一步步往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掐脖子。
现在这批“采购游客”,说不定就是替这些企业打前锋,要知道他们买走的不仅是药材,更是活着的传统工艺。

还有一点我认为是十分需要警惕的,现在国内很多日本人学校,这些学校建在中国,学生只有日本人。
表面说是为孩子将来留学摸底,可谁能保证里头没混着商业间谍?
学校周边环境、课程设置、甚至家长圈闲聊的信息,都可能被他们整合成“中国社会情报”,回头就用于企业布局。
所以别看他们现在笑嘻嘻掏钱购物,背后可能是一场文化掠夺的暗战。
今天买空你的药材,明天注册你的古方专利,后天让国际标准全按他们的规矩来,到时候中国人想用自己的中药,还得向日本交版权费。
不是有日本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现在想想,真是细思极恐,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澎湃新闻——《核查 | 日本人在中国开了35所学校,还只招日本学生?》
澎湃新闻——《日本药企盯上385年中华老字号》
海峡新干线——《国防部回应日本560亿日元公关费:掩盖史实无法“洗白”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