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响水湾
梵 音
在乡村,自然而然慢下来
石墙开始生锈,长出青苔的耳朵
我喜欢在这里发呆,无所事事
像一棵听风的树,
看着那朵白云用整整一天的时间
从天空的这边飘到另一边
起身时,身上落满了时光的草香和虫鸣
无意中读到这首小诗,眼前徐徐展开一幅画卷,一个村庄的名字,从岁月处走来。耳边响起潺潺的水声,循着水声,来到一个叫响水湾的村庄。
刚下过一场大雨,六月的水汽在村庄弥漫。走在响水湾整洁的乡村小路上,经过一排排房屋,转过几道险坡,还没看见水流,便听到震耳欲聋的水声。同行的村支部书记董红星介绍说:“ 盘龙河是牟汶河源头,从北边摩云山流到村子。湾上方是一片石板坡,河水从石板上流过,由于落差大,两侧又是悬崖的石光梁,形成一个扩音器。水流湾中声音很大,被称为响湾。夏天水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见,村庄名便由此而来。盘龙河在村中断层处形成两个瀑布,冲刷出两个水湾,被村民称为大响湾小响湾。小响湾中有数不清的泉眼。从建村至今,即使大旱年份却从未干过。”听过董书记的介绍,我们看着湾边冒着水泡的泉眼,听着震动耳膜的水声,不由得在心中感慨:响水湾真是一方风水宝地!我和随行的王勤老师邹老师跨过石光梁,在大小响湾交汇处,在山风吹过泛起涟漪的水流水间合影留念。这个夏天,因为在此相遇,让我们又增添了许多美好时光。
沿着河岸往前,响湾上有座桥,村中的路由桥上而过。这条路是条古道,盘龙河路边墙内保存着一块光绪年间的石碑。碑文中记载了当地人和道士想方设法铺路修桥的善举。古道是当年齐国通往鲁国的道路之一。站在这条路上,听着潺潺的水声,仿佛穿越时光,成千上万南来北往的商贩、布丁、达官显贵从这里出发,从泰安到莱芜,再到淄博,去到更远的地方。如今在路边还能看出当年沿街店铺的痕迹,隔热时光仿佛看到古道两旁店铺林立,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因着这条古道,也给这里带来外地文化,村里的天主教堂便是最好的证明。
响水湾教堂为欧式与中式相结合的四合院。1908年,德国神捕修建。当年在村中传播天主教的是董法周父子,教堂内原有马棚、钟楼等,岁月更迭,旧时的建筑还在,只是在战火与时光的摧残下已物是人非。如今,站在空矿的院子里,只听见历史风起云涌,钟楼清脆的响声在岁月深处久久回荡。
沿着古道来到村庄东北方向,这里有一座道教宫殿三元宫,从古德范和南文字村东流过来的两条河,在三元宫北侧交汇,沿着三元宫西侧流去。以前还有一条水道,从宫东侧绕到宫前石桥下,村里一直流传三元宫位于五条龙聚集之地。两条河被称为两条水龙,东西两侧各有一道石梁像石龙一样延伸到宫附近,另外还有一道土坡延伸到这里,周围地势低,三元宫像点缀在山水之间的珍珠,被村民称为“五龙戏珠”。
三元宫门朝南,面向村中的古大道。宫有两道门,一座桥将宫与路相连,高出地面九级台阶。门前有大条石,大条石上有石臼若干。大门为两层阁楼式。走进大门,再登上八级台阶,便来到三元宫的院子。院子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大殿是三官殿,还有罗汉殿、观音殿、三教堂、文昌阁等,后院非常宽敞,如同一个小广场。后院东侧是碑林,石碑在战火中遭到毁坏,墙上很多石块都撰有碑文。因为这座建筑的规模宏大被称为三元宫。站在宫顶仰望三元宫,松柏环绕,绿树成荫,顿时便觉得肃然起敬。在绿水青山之间,三元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周围的村民把三元宫当做精神信仰,这里供奉的不仅是神灵,更有他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深深期盼和精神图腾。经历了战火与硝烟,三元宫后成为学堂。当时,莱芜县第六区的高等学校就在这里,来这里上学的包括苗山辛庄一带的学生,培养出很多人才,也被称为革命摇篮。
三元宫的位置也是孟止亭的旧址。光绪《莱芜县志》载:“孟游亭有二,孟子葬鲁反齐所止之地也。一在今城东北六十里石马保响水湾,一在城东南八里故事保沟里村。”由此可见,孟止亭也称孟游亭,本来在响水湾村,后来荒废,在沟里村又建了一座。
站在三元宫南门上方环顾四周,满眼翠色欲滴,声声虫鸣鸟鸣不绝于耳。宫内庄严肃穆,宫外各种草香混合泥土的气息充满我们的口腔和味蕾。沿古道返回,响湾右岸错落有致的石屋、石墙和石板路,在青山绿水间依地势高低起伏,四周的山静卧着,响水湾的水在青山与村庄间肆意流淌。走在响水湾的角角落落,仿佛一只脚迈进童年的溪流,另一只脚迈进了厚重质感的时光隧道。
一路陪同我们参观的村支部书记董红星是土生土长的响水湾人。2011年3月任村书记。上任之初,响水湾还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小村庄。对于村里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要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就必须先修水渠,解决村民的浇地用水问题。当时村里不光没有钱,还欠着外债,周围的村子都不敢再向村里赊账了。董书记自掏腰包三万块钱现金,向当地五金门市部以个人名义购买水泥钢筋用来修建水利设施。经过三个月的施工,村民的浇地用水问题终于解决了。工程竣工那天,董书记看着汩汩流向地里的水,这位憨厚朴实的响水湾汉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此,董书记便在响水湾人的心里了。 从此在响水湾田间地头、农林果园,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低保五保户,从残疾人群体,特殊家庭到普通百姓,全村516口人,董书记的身影无处不在。他和村委会成员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挑起了响水湾乡村振兴的大旗。
董书记说,响水湾村风淳朴,村民厚道,他做起工作来心里也踏实。村里有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几个五保户和留守在家的老人便主动组织起来,春耕秋收,日常出行,把残疾大爷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时还乘公交车结伴出行,让老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担任村支书14年来,他时常被村民的善举所感动,这也默默的化作他工作的动力,在心中描绘出未来发展的一幅幅蓝图。
2012年,董红星被评为苗山镇先锋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区级“艰苦创业好支书”。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全村发展党员46人,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是老百姓拥护和爱戴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响水湾依山傍水,古色古香。有外商来村里谈合作,要在此建民宿,搞乡村旅游和研学。董书记带领村两委深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佛教、道教文化,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古老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中焕发勃勃生机。
中午时分,天空下起了雨,烟雨朦胧的村庄升起雾霭,好似一幅水墨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路两旁的庄稼吸足水分努力拔节孕穗,董书记指着村东南方向:“那里有我们的千亩板栗园和果园,现在是汛期,往山上的路不好走,等秋天板栗成熟时,欢迎你们再来,到时我们一起到板栗园和果园看看。” 快出村子时,正好赶上幸福院今天包水饺,四个大婶从早上忙到中午,饺子肉鲜菜足,个头也大,远远就闻到香味。好多老人已经吃完,也有来的晚的,等着厨房煮下一锅。闻着饺子的香味,看着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就要离开响水湾了,心中突然有些许不舍。烟雨朦胧中的村庄更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安详,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沉静。岁月无声,日子安静的向前流淌,他无声的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前世和今生,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岁月深处倾听村庄跳动的脉搏和时代强音。响水湾是一个让人精神和心灵都安静下来的地方。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那首小诗:
在村庄,自然而然慢下来
石墙开始生锈,长出青苔的耳朵
我喜欢在这里发呆,无所事事
像一棵听风的树
看着那朵白云,用一整天的时间
从天空的这边飘到另一边
起身时,身上落满了时光的草香和虫鸣
梵音,本名吕丰琴,山东莱芜人,系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档案》责任编辑,山东作协第28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