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开始,盼啊盼啊,“十一小长假”终于要来了。
除了与家人朋友相聚,你是否有计划在难得的假期里开始一次旅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
著名科技作家、《失控》《必然》的作者凯文·凯利,堪称作家中最懂旅行的人,也是旅行者中最擅写作的人。
五十多年来,他既住过总统套房,也睡过集体通铺;坐过私人飞机,也曾身无分文搭便车,甚至两度骑自行车横穿美国。他参与过盛大的狂欢派对,也曾独自徒步前往世界最偏远的角落。
那么,他有哪些宝贵的旅行建议?
告别“打卡式”旅行
让假期值回票价
凯文·凯利将旅行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RR模式(Rest and Recover)”,即休息与恢复,旨在放松身心、补充能量;另一种是“EE模式(Engage and Experience)”,即参与和体验,不为放松,而为冒险——主动寻找不确定,拥抱陌生,拓宽认知边界。
他本人更推崇后者:跳出舒适区,把自己置于未知的境地,才能真正重新认识自己。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更应该是心灵的拓展。
这样准备
旅途能减少一半麻烦
“冒险”不等于盲目,好的准备能让体验更从容。凯文·凯利的建议大概可以分成四类。
一、出行前怎么准备?
最重要的不是行李,而是旅伴。 结伴出行,一定要选不扫兴的旅伴——遇到问题不抱怨,有情绪也等回家再释放。
行李坚持“越少越好”。旅行时间越长,行李越要精简。期间频繁上下楼,上下车,换酒店等等情况,这时候一个大行李箱反而是累赘。
二、行程怎么规划?
了解目的地要看两方面:一是最新版的旅行指南,全面可靠;二是社交媒体和论坛,信息更新快,容易发现新鲜玩法。
行程规划不宜过紧,留出弹性空间。遇到特别喜欢的地方可多待一天,若不满意也可提前离开。
整体行程安排以12天为佳,头尾用作缓冲,中间10天深度体验。建议采用“直奔终点法”:抵达后先直奔最偏远的核心景点,再慢慢往回玩。这样既能一开始就沉浸于强烈文化氛围、找到本地人常去之处,最后回到城市时也会保持新鲜感。
三、怎么玩才算有意思?
主动参与当地活动。例如偶遇婚礼时,不妨带上小礼物大方加入,这常会给双方带来惊喜。
适当设置一些旅行限制来激发新体验。比如指定某天仅骑自行车游玩,或尝试“夜间乘车、白昼游城”的方式。
多探索小众地点。如本地作坊、五金店甚至墓地,更能深入感受人文风情。同时,不妨跟随当地人潮前往,往往能发现市集、庆典等隐藏活动。
别忘了合理休息。放慢脚步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偶遇和发现。
四、旅途中怎样吃到地道美食?
可以尝试去当地人家里或者去他喜欢的餐馆吃一顿饭。这不仅能让双方都感到愉快,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家常风味。
不妨体验一下当地的连锁店。这不仅是了解本地特色的有趣方式,更能发现一些本土化创新的特色食物。
若想在景点附近找到便宜又正宗的餐馆,只需从核心区向外步行五个街区左右,往往就能发现当地人常去的小店。
以上便是凯文·凯利的旅行建议。他曾说:“你的二十多岁,是做一些不寻常、奇怪、大胆、冒险、无法解释、疯狂、无利可图的事情的最佳时期。在你的余生,这些经历将成为你的灵感源泉。”
真正会玩的人
懂得如何“重启”生活
不止凯文·凯利,许多名人也拥有特别的旅行或休闲方式,以此拓宽眼界、激发灵感。
物理学家费曼在巴西时深入体验当地文化,甚至学会两种乐器并加入嘉年华表演。他还在危地马拉蜜月期间研究玛雅古书,最终办了一场破解玛雅文字的演讲。
《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蒂姆·费里斯通过旅居各地寻找灵感,曾在爱尔兰打曲棍球、在中国台湾开健身房,还参演过电视剧。
美国畅销书作家雅各布斯则用一整年时间按《圣经》教义生活,甚至去以色列放羊,以实践理解信仰。
英国维珍创始人布兰森热爱极限旅行,曾乘热气球跨越大洋、驾驶帆船环球航行,还创办了太空旅游公司。
巴菲特通过频繁打桥牌锻炼思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则依靠长跑保持身心状态。《智人之上》的作家赫拉利每年进行冥想与“信息断食”,以求专注与清明。
《每周工作4小时》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叫做“迷你退休”,它提醒我们:高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真正擅长思考的人,往往也懂得如何“玩”。不妨用一些时间去发现自己,用更多时间,去创造自己。
—
最后
你通常怎么度过假期?
这个假期有什么计划?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龙华融媒
LHRM
内容来源| 得到头条(专职作者李南南)
编辑| 方维清校对| 梁盈豪
审核| 李世钊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
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