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锋兰达陪伴我们来到了“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冰川公园,爬到的冰川脚下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清晨8点半,这座位于帕米尔高原、海拔超过3000米的小城还很安静。我裹紧身上的冲锋衣走上酒店的楼顶平台扶栏远眺,县城两侧的群山此刻已经洒满了阳光。酒店身后不远处便是兴都库什山脉,山峰更为陡峭,巨大的岩石裸露在外,层层叠叠如刀削斧凿。山巅之上,常年不化的积雪像是给群山镶上了一道银白色。向北看,G314国道穿过县城通向远处的雪山。白云遮挡了远处雪山的山峰,要不然也可以欣赏日照金山啦。
十点,我们收拾好行李,将背包、行李箱一一放进广汽丰田锋兰达的后备箱。这款SUV的后备箱空间比我预想的更宽敞,我们一行三人的行李加上摄影器材,竟还有不少富余。坐进驾驶座,调整好座椅和后视镜,熟悉的操控感让人安心——这已经是我们在南疆自驾的第三天,锋兰达早已成为我们最默契的伙伴。我便启动了车子,锋兰达平稳地驶出县城,沿着G314国道向慕士塔格冰川公园进发。
出了塔什库尔干,公路渐渐驶入峡谷之中,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起伏,时而爬坡,时而下坡,时而急转弯。但锋兰达的表现始终稳定,爬坡时动力输出均匀,没有丝毫顿挫感;下坡时,发动机的牵制力恰到好处,配合着刹车系统,让车身始终保持平稳。过急转弯时,方向盘的指向精准,车身的侧倾也控制得很好,坐在副驾和后排的人员能从容地举起相机拍摄窗外的风景。
十二点,我们抵达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的游客中心。下车后,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比县城的清晨还要冷上几分。我们买好门票,带上氧气瓶和能量棒便出发了。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冰川观景台停车场到冰川脚下的徒步路线全长约1公里,海拔从4500米攀升至4688米,往返大约需要2个小时。抬头看慕士塔格峰完全笼罩在云雾之中,我内心祈祷当我们爬到观景台时会云开雾散。冰川观景台停车场像是一个热闹的服务区,有好几个烤白薯、烤玉米、烤肉串的摊贩,让这里充满了人间烟火。
我们开始了徒步之旅。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是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性山峰,因其山顶浑圆,终年积雪,被当地牧民称为 “冰川之父”。而我们要去的冰川是慕士塔格峰众多冰川中的一条,形成于数百万年前,冰体厚度可达数百米。说话间,我们转过一道山弯,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开阔起来——远处的慕士塔格峰出现在视野中,巨大的山体如金字塔般矗立在天地间,除了山顶的积雪还隐藏在白云之中,山体在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一条巨大的冰川就在眼前,冰川前还有一个蓝色的湖。
下午二点,我们终于抵达了冰川脚下。站在海拔4688米的高度,呼吸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但当我抬起头,看到眼前的冰川时,所有的不适都被抛到了脑后。巨大的冰体从山巅延伸而下,如一条银白色的巨龙盘踞在山谷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冰川,伸出手触摸冰面,一股刺骨的寒意瞬间从指尖传遍全身。冰面光滑而坚硬,上面还能看到风吹过留下的细密纹路。这条冰川每年都在缓慢移动,虽然肉眼难以察觉,但它的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周围的地貌。我们在冰川旁停留了将近一个小时,拍照、录像,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景象,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下午三点,我们开始返程。下山的路比上山时轻松一些,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坐中巴车重新回到游客中心,此时回首慕士塔格峰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游客中心所在的这片缓坡地势开阔,没有任何遮挡,正好能将雪山全景尽收眼底。站在这里观赏,既能感受到雪山群峰的雄浑壮阔,又不会因距离过近而产生压迫感。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雪山顶都被流动的白云轻轻包裹着,时而有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在雪山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可转瞬之间,云层又会重新聚拢,将山顶的真容藏得严严实实。
游客中心北侧的空地上更引人注目的是北方的天际线:那里横亘着一片连绵不绝的大雪山,数不清的山峰如队列整齐的巨人,肩并肩矗立在天地交界处。这片雪山不像慕士塔格峰那般孤峰突起,而是以一种磅礴的气势连成一片,从东南到西北绵延数十里,仿佛一道天然的银色屏障,将天空与大地清晰分隔。我们举着相机等待了许久,终究没能拍到雪山全貌。带着这份略带遗憾的美好,我们钻进锋兰达,打开暖气,喝着保温杯里的热水,身体渐渐暖和过来。有些风景,只有历经艰辛才能看到,而那种震撼与感动,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真切的体会。
下午五点,我们驱车离开慕士塔格冰川公园,向北驶上 G314 国道。刚上公路,右侧车窗便被熟悉的身影占据——正是我们上午仰望过、且爬上了其中一条冰川观景台的慕士塔格峰。此时从公路视角望去,它少了几分徒步时的压迫感,多了几分舒展的壮阔。
当慕士塔格峰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后视镜中时,道路前方的天际突然又跃出一座巍峨的雪山——那正是公格尔九别峰。它海拔7530米,与慕士塔格峰并称 “帕米尔双雄”,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说慕士塔格峰是浑圆厚重的,公格尔九别峰则显得尖锐挺拔,山体如刀削般陡峭,山脊线凌厉如剑,直指苍穹。山顶同样笼罩在云里,山上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山脚下则是充满秋色的草原,白色的羊群与黑色的牦牛散落其间,构成一幅刚柔并济的绝美画卷。这G314国道果然名不虚传,我们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雪山盛景,锋兰达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仿佛也在为我们欣赏美景放慢了脚步。
继续前行约半小时,公路左前侧突然出现一片湛蓝的水域——白沙湖到了。这片镶嵌在雪山与戈壁之间的湖泊,因湖边的白色沙山而得名。此刻,在公格尔九别峰的映照下,湖水呈现出一种令人心醉的蓝,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上。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水中,雪山、沙山、湖水相映成趣,美得让人窒息。
逐渐G314 国道变得更加宽阔平坦,公路两旁的风景也从高原山地渐渐转为绿洲。起初,草原上的毡房还偶尔可见,后来便换成了整齐的农田,田里种着玉米、棉花和向日葵。向日葵花盘已经成熟,金黄色的花瓣在夕阳的余晖下格外鲜艳。锋兰达在公路上平稳行驶,车载音乐舒缓的旋律在车厢里流淌。这款车的隔音效果很好,即使车速达到100公里/小时,车厢内也很安静,只有轻微的风噪声。座椅的包裹性也不错,长时间乘坐不会觉得腰酸背痛。
傍晚九点,我们抵达了疏附县城。此时天色渐暗,路边的店铺亮起了灯,饭菜的香气从餐馆里飘出来,勾得我们饥肠辘辘。我们轻松找到了我们来时午餐过的“水泉美食”餐厅。餐馆挺大,但装修得很温馨。我们坐下后,老板递来菜单,上面的菜品丰富多样,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商量了一下,点了过油肉拌面、手抓饭、烤羊肉串。
没过多久,菜就端了上来。过油肉拌面的分量很足,我拿起筷子将面条和菜拌匀,送入口中,面条筋道爽滑,肉片鲜嫩入味,蔬菜清脆爽口,味道堪称完美。手抓饭更是惊艳,米饭油亮饱满,颗粒分明,里面混合着软糯的羊肉、香甜的胡萝卜和酥脆的葡萄干。羊肉炖得烂熟,入口即化,没有丝毫膻味;葡萄干则为手抓饭增添了一丝酸甜的口感。烤羊肉串更是不用说,选用的是新鲜的羊肉,肥瘦相间,烤得外焦里嫩,一口下去,满嘴都是羊肉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
我们三人吃得酣畅淋漓,不时举杯(茶杯)庆祝,畅谈着今天的见闻,气氛格外热烈。餐厅内的几桌本地人也在欢快地品尝着他们的晚餐。一会来了一队香港的旅行团让餐厅变得更热闹,原来这家餐厅是大名在外。晚上九点,我们吃饱喝足,结账离开餐馆。此时的疏附县已经完全沉浸在夜色中,路灯亮起,勾勒出街道的轮廓,路边的小摊上摆满了水果、零食和手工艺品,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我们驱车穿过县城,继续向喀什进发。从疏附县到喀什市区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但这段单向单车道国道由于没有路灯,又不停地要低速穿过村庄的路口,路上又有很多对向行驶开着远光灯的卡车,还有在路边缓慢行驶的非机动车,所以这段夜路驾驶起来要非常小心谨慎。锋兰达的灯光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照亮了前方的路,也让我们在夜色中多了一份安全感。
晚上十一点,我们终于抵达了喀什宾馆。车子缓缓驶入停车场,停稳后,我们下车伸展了一下身体,虽然有些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满足感。将行李从后备箱搬下来时,我再次感叹锋兰达的实用性——如果不是它宽敞的空间和可靠的性能,我们这趟行程恐怕要麻烦不少。走进宾馆大堂,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前台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们办理入住手续。
我们拖着行李走进房间,卸下一身的疲惫,躺在柔软的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行程:清晨的高原日出、险峻的峡谷公路、震撼的慕士塔格冰川、游客中心旁藏于云中的连绵雪山、G314 国道上相伴的慕士塔格峰与公格尔九别峰、雪山映照下的白沙湖、美味的疏附县美食……每一个瞬间都清晰地印在脑海中,成为了我们新疆之行中最珍贵的记忆。
文、图/卫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