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若要细数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能代表“山水人文交融之美”的旅游景区,有一个地方肯定绕不开——它不是桂林甲天下的山水,也不是北海银滩的碧海金沙,而是那片在群山间铺展、被时光打磨的“龙脊梯田”。即便未曾亲见,想必你也早已在纪录片、旅行攻略或朋友的分享里听过它的名字,“举世闻名”的热度,早已让它成为广西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龙脊梯田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的龙脊山脉之间,当地人也称它为“龙胜梯田”。从地图上看,它身处越城岭西南麓的深山之中,四周被海拔千米以上的青山环绕,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却因独特的地貌与厚重的人文,成为广西为数不多的最具“烟火气”的国家4A级景区——它是世代先民靠着双手与智慧,在山地间雕琢出的“大地艺术品”。
作为我国开发历史最悠久的梯田之一,龙脊梯田的“硬件条件”堪称惊艳,它并非集中在某一平缓区域,而是跨越了海拔300米至1100米的巨大落差,从山脚的河谷地带一直延伸到山顶的云雾深处。更令人惊叹的是,部分梯田的最大坡度达到50度,站在观景台往下望,田埂如同刀削斧凿般沿着山势垂直向上,让人不禁感叹先民开垦时的艰辛。
如今,想要抵达梯田核心区域,必须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这条公路如同一条丝带缠绕在山间,时而穿过茂密的竹林,时而掠过清澈的溪流,当海拔逐渐攀升至880米时,眼前的景色突然开阔,层叠的梯田便毫无预兆地铺展在眼前,给人满满的视觉冲击。
这份独特的价值,也让龙脊梯田收获了诸多世界级与国家级的认可:2018年4月,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含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这意味着龙脊梯田的农耕智慧不仅属于中国,更成为了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2020年11月,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了年度4A级旅游景区品牌500强榜单,广西龙胜龙脊梯田凭借超高的游客关注度与口碑,位列第10位——要知道,全国4A级景区超过3000家,能跻身前十,足以见得它在游客心中的分量,也印证了这片“古老农田”的非凡吸引力。
前段时间,我在广西开启了一场“山水之旅”,特意将龙脊梯田列为重点行程。出发前,我总在好奇:“龙脊梯田”这个“奇怪”的景点不过是一片种植水稻的梯田,究竟藏着怎样的魔力,能让无数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打卡?直到我站在金坑大寨的“西山韶乐”观景台上,亲眼见到那片连绵的梯田时,所有的疑问都烟消云散。
世界上的梯田有很多,云南元阳梯田以规模宏大著称,贵州加榜梯田以曲线优美见长,但像龙脊梯田这样“极致密集”且“与山体完美融合”的山区梯田,实属罕见。更让人震撼的是,龙脊梯田的魅力远不止于 “好看”,它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据《龙胜县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居住在龙胜地区的壮族、瑶族先民就已开始开垦梯田——当时,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此交融,先民们从汉族农民那里学会了水稻种植技术,又结合当地多山的地貌,摸索出了“依山造田、引水灌溉”的耕作方式。算下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距今至少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比云南元阳梯田早了近千年,堪称“世界梯田的原乡”。
也正因如此,龙脊梯田如今早已超越了“农田”的单纯属性:它既是当地壮族、瑶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更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 “心灵栖息地”。从世代耕作的农田,到吸引数百万游客的4A级景区,龙脊梯田的蜕变,从来不是靠刻意的“打造”,而是靠时光的沉淀与人文的滋养。它用23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美景,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自然、人文与历史交织在一起的 “生命体”。你有没有来过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