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 记者 周辰璐 通讯员 纪丹燕
杭州是一座与河湖血脉相连的城市。然而,杭州的湖,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湖。
钱塘江南岸,“一泓新水绿罗铺”的湘湖,正以视觉智能产业为核心,打造国家经济地理地标——中国视谷;被称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岛湖,正“酿”出中国威士忌新地标;坐拥100万平方米水杉森林的青山湖,正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先进制造业中心……
余杭区的南湖,与苕溪紧密相连,坐拥千亩花海,在宋代诗人龚大明眼里,“风流端不减西湖。”如今,这个芦苇荡漾、候鸟翩跹的“小西湖”,正在招揽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以创新之名掀起一股科技浪潮。
来南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杨洋,90后,安徽人,在杭州上了4年大学,毕业后“舍不得走”,就留在了这座城市,现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架构师。去年,公司入驻南湖未来科学园。他也随之在南湖开启了“朝九晚六”的生活。
2024年12月,阿里巴巴南湖未来科学园开园,目前,园区已集聚近150家前沿企业,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
南湖未来科学园
“通勤20多分钟,中饭和晚饭都在食堂吃。”杨洋说,在食堂常常能看到年轻人端着餐盘,边吃边聊工作。看似平淡的生活,却与前沿科技紧紧相连。
而他的工作,是参与研发大模型。
在电商场景里,大量的虚假订单让商家苦不堪言:空号、假地址、重复刷单……人工处理耗时耗力。有了大模型的帮助,就能迅速甄别上百万笔订单,单日能筛出8万多张虚假订单。在杨洋看来,他们“正在用科技做一些人力很难完成的事,让工作更高效”。
近一年来,南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刚来的时候,吃饭几乎不用排队。现在,高峰期要等很久。便利店和咖啡店都越来越多了。”杨洋说。
南湖为何吸引年轻人?
“办公环境很好啊,以至于有时候都不想上班,就想在园区里走走、看看。”这是杨洋的答案。
不过,南湖科创产业社区筹备组组长,宋文涛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南湖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既衔接城西科创大走廊,又能享受余杭区的政策优势;第二,有空间及研发补贴;第三,未来产业集聚,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非常便利。
正说着,宋文涛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之前对接过的一家企业,有意向入驻,他们已经到了。”他说。
50种珍稀鸟类在南湖“安家 ”
从南湖未来科学园开园的玻璃幕墙望出去,远山含黛,近水浮光,“一天湖影连云动,两岸山容隔水生”,清代诗人宋鳌笔下的南湖浮现在眼前。
南湖最初的“使命”,是作为东苕溪流域重要蓄滞洪区之一,守护着杭州城区的安全。
苕溪途经余杭,承载着天目山的丰沛水源。每到春夏秋三季,溪水汹涌,常常冲垮堤坝,威胁下游杭嘉湖一带的安全。
东汉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余杭县令陈浑投入4万精兵、动员十万劳力开辟了南湖。在湖中筑起界塘,将南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南上湖,东侧为南下湖。洪水来时,湖面能蓄水削峰,减少冲击力;干旱时,湖水又能滋养田地。
时间流转1800多年,南湖成了“鸟类的天堂”。
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凤头麦鸡……调查人员曾在南湖记录过近50种珍稀鸟类,单日数量超过千只。全球极危物种——白鹤,也曾在南湖现身。
南湖出现的鸟。摄影 汤荣华
湖边蹦出新“悟空”
南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人才的生活配套之一。
“鸟儿是最聪明的,哪里的环境好,它们就去哪里。”杨洋说,周末时,他常常会带两个孩子一起到南湖露营、放风筝、骑车……南湖已经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如今,“风流端不减西湖”的南湖,正成为未来产业的聚集地。
2021年,之江实验室“搬”到了南湖西岸。今年,之江实验室完成了我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的12颗卫星发射入轨,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再上新台阶;去年5月,“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正式启动,剑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核心区”。
与之江实验室相隔一条科创大道的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正在打造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下试验生产,楼上研发办公,穿白大褂的研发者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将在同一幢楼里合作,讨论如何更快地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
南湖南面,今年蹦出了新“悟空”。
2024年1月,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开园,由浙江大学与余杭区共建,聚焦脑机接口,探索神经机制与闭环调控系统。
前不久,类脑计算机“悟空”横空出世,正以超越人脑的运算速度,为类脑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算力基座,也将作为神经科学家研究脑的仿真工具,为未来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这也是世界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飞谷公园年底投用
“我和几个同事准备去考飞行驾照。”杨洋笑着说。最近,他报名了园区组织的无人机培训课程,“在南湖,你随时会被新科技勾起兴趣。无人机送餐等以前觉得很遥远的新鲜事,现在就发生在身边。”
去年6月,余杭区启动“中国飞谷”建设,在南湖边打造了一个集测试、培训、展览、科普游览于一体的低空试飞场。一年多来,已有30多家低空企业落户,无人机载着奶茶、医疗物资等,飞进千家万户。
中国飞谷
今年年底,一个超百亩的“全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余杭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飞谷公园),即将在南湖投用,固定翼飞机跑道、垂直起降、轻型直升机起降坪、候机厅等一应俱全。
这也是浙江首个水陆一体无人机测试场,集民用无人机试飞场、综合性低空试飞测试场于一体。
如今,地铁16号线已经开通,文一西路西延、文二西路西延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地铁5号线西延正在规划;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狄邦文理学校、太炎中学等陆续落地。“两岸山容隔水生”的南湖,有了更浓厚的生活气息。
自古城邦多因河湖而兴,依水而建,才生得锦绣风华,杭州亦如是。
从防洪蓄水到科技赋能,南湖的功能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今天,这一汪碧水正在孕育新兴产业与创业梦想,助力杭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中泰街道和南湖未来科学园供图
责任编辑:周辰璐 审核:林建安 陈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