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晴
知道哈尔滨的百年历史文化街区——中华巴洛克——关东古巷上矗立着一座关公铜像,昨天下午去游览的时候特地去关公像前站立,仰望巍峨的铜像。
中华巴洛克用建筑诠释中西文化之结合,也是哈尔滨历史发展的写照,百年之前的闯关东历史,他带来的是中原文化和生活方式,百年之前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以俄罗斯为主的各国异族纷纷涌入这块小鱼衬,他们也带来风格各异的异族文化和生活方式。
人们常说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记录。两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碰撞和融合就诞生了大街建筑临街的一面都有异族文化特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欧洲和日本的建筑特色,但你走进院内,就可以看到浓浓的中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再现——大院。大院是中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生产力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一家人乃至一大家族合院而住,既有浓浓的亲情,又能互为帮衬,度过艰苦的岁月。
经过岁月的浸润,巴洛克大街的大院已演变成一个个商铺和酒店以接引四方宾客。进入新时期以后,在政府的关照下,大街发生了巨大变化,原住户腾退,旧房修复,一条修旧如旧,充分体现百年前建筑特征的大街展现在世人面前,引来无数游客的竞相打卡消费。可以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纯属欧式和俄式建筑群,繁华典雅,是富人消金窟。那么巴洛克大街就是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外是华丽内是朴实,具有家的氛围。
关公像是中华巴洛克街区的一个标志性景观和重要打卡点,在此矗立铜像其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寓意,与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历史内涵高度契合。关公是“忠、义、信、勇”的化身,辅刘备而安汉朝,同时关公又有武财神之称。道外区是哈尔滨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许多老字号商家都信奉关公,尊其为“武财神”,崇尚“以义取利、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祈求商业繁荣、地方安宁的美好愿望。原先是商家单独供奉,现在把关公这尊武财神请出屋宇走上大街,我看当地有关部门是想以关公为神灵,既保护广大商户的利益,通过勤劳致富,又督促商户要守法经营,保护市民权益,做一个既懂经营又是合法的商户。
以“关东主巷”为核心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景区,是可以走走看看的。我今天是第二次踏上这块历史文化街区的,我感到还是上冻季节来旅行游览更好,那时满街都是精致的冰雕和积雪,晚上霓虹一亮,彩色与雪白相映照辉,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