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芳华》的结尾吗?还记得影片中男女主角刘峰、何小萍紧紧依偎在那个小火车站的画面吗?那面斑驳的黄色墙壁边,那老旧的木条长椅上,长椅上方那面老旧的欧式挂钟下,两个边缘潦倒的人终于靠在了一起,呈现的是人性的最后一抹暖色。在从元阳到蒙自的途中,快要抵达蒙自的时候,我们拐进了这个因电影《芳华》等影视剧而名闻遐迩的“碧色寨景区”。
一开始,得知我们此次行程中有“碧色寨”,记了好久才记住这名字,我以为是个滇南古村落的,夫人在一早上车前就换上了红色的旗袍,跟我说这是个眼下很火的老火车站。心里就想,咱们南京有浦口火车站、下关火车站,那都是有丰富历史记忆的老火车站,在这滇南的深山中还有什么值得跑一趟的老火车站?
跨入碧色寨景区大门,感觉这儿确实够古老的,走过一座黄色的寺庙式建筑门口的小广场,就是一条不足百米的古老街道,宽阔的街道两边都是一二层楼的晚清建筑,“大清邮政局”五个大字下的大门锃亮锃亮的,而店铺大多是出租、出售民国服装和少数民族服饰的。走过这条街道,就是几条米轨铁道,以及铁道两边一幢幢斑驳的黄色建筑,这就是传说中的“碧色寨”,晚清和民国时期滇越铁路中的一个重要站点。
走近碧色寨,走进碧色寨,才知道原来碧色寨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小火车站还有如此多的历史故事,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也是滇越铁路保留最完好的火车站,透过碧色寨,百年前的痕迹历历在目。
碧色寨,地处蒙自市境内犁耙山的缓坡上,原来只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1887年蒙自被迫开关通商,贸易逐渐繁盛。1898年,法国攫取了滇越铁路的修筑权和运营权,1901年动工至1910年竣工通车。从越南海防至中国昆明全长854公里,有117个车站,465公里长的云南境内有63个车站,被誉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奇迹。
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火车站与小山村同名后,赫然耸现,声名远扬。1936年,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民营个碧石铁路通车,这里有2个火车站,米轨与寸轨在此换装,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当时,有法、英、美等国的公司和30多家国内商号,商贾云集,有云南最早的邮政局、网球场、酒店等设施,最繁忙时有2万多人,是云南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和贸易集散地,被称为“东方小巴黎”,每天有四十余对列车在此经停,拉人装货,洗车加水,热闹非凡;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错落杂陈。法国殖民者通过滇越铁路控制云南的对外交通命脉,垄断云南的商业。
漫步在碧色寨,这里保留了滇越铁路早期站台、站房、铁轨、老式蒸汽火车头、酒店、仓库、食堂、网球场等历史遗迹。黄墙红瓦的法式火车站房、木质百叶窗、三面钟等建筑细节,还原了百年前的铁路风貌。
碧色寨因路而兴,因路而衰。随着现代化的标准铁路贯通大江南北,尤其是陆海空立体化的现代交通取代了过去的寸轨、米轨铁路之后,曾经的“东方小巴黎”自然而然地沉寂了。然而,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祸得福吧,正因为碧色寨地处滇南的大山之中,上百年的时代变迁,上百年的风云变幻,并没有在这儿留下太多的痕迹,这儿的一切几乎还是过去的模样。所以,这儿成为了反映过去那些年代的影视作品最好的拍摄地,《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芳华》等影视剧的问世和热播,让碧色寨再次名扬海内外,尤其是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更使其成为复古文艺的代名词。
于是乎,来到滇南,电影迷的夫人执着地非得来这儿一次,在米轨两旁上上下下地跑遍这个车站的每一个角落,并到处留下身着旗袍的身影,尤其是在主人公刘峰、何小萍紧紧依偎的那张长条椅子上摆了很多的造型,我也成了她那天的专职摄影师,跟着跑遍了这个深山中的小车站。历史的沉浮,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兴衰,通过这个小小车站的斑驳印记,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
(电影《芳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朱仕农文/摄(2025年9月10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