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打造重庆副中心:27万广安人常年定居重庆,60%游客来自重庆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广安作为重庆都市圈唯一全域纳入的地级市,正以1615.5亿元GDP总量(2024年)和6.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强劲势头,加速构建重庆北部副中心。这一战略定位不仅源于广安与重庆地缘相接、人文相亲的历史渊源,更依托于两地在经济、人口、产业等维度的深度融合——27万广安人常年定居重庆,每年60%游客来自重庆,70%农副产品直供重庆市场,形成“产业同链、交通同网、服务同享”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广安城市全景:伟人故里的地理与经济脉络
广安市地处四川东部,总面积6339平方公里,下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作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拥有“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境内嘉陵江、渠江穿流而过,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平行分布,形成“三山夹两槽”的独特地貌。2024年,广安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8:29.9:56.3,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标志着经济结构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其人均GDP虽暂居全省中游,但凭借5500元/平方米的房价水平和6.8万-10.8万元的彩礼均价,成为成渝地区“性价比高地”。
二、六区市县特色解码:错位发展的协同矩阵
(一)广安区:政治经济核心与农业标杆
- 区位优势:市政府驻地,广安主城区,面积1027.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5万。
- 经济亮点:2024年GDP314.1亿元,依托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国家5A级),年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亿元。农业以龙安柚为核心,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值8亿元,开发出果汁饮料、精油等8类深加工产品,形成“一柚多吃”全产业链 。
- 战略定位: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中心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前锋区:工业重镇的转型突围
- 产业基因:因“三线建设”积淀工业基础,拥有四川最大火力发电厂(代市电厂),2024年GDP180.1亿元,人均GDP7.86万元居全市第一。
- 新兴动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引入深圳领益智造等企业,建成西部最大智能终端产业园,年产手机配件超10亿件。农业以广安青花椒为特色,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开发出花椒油、花椒粉等深加工产品 。
- 交通枢纽:襄渝铁路、兰渝铁路穿境而过,规划建设广安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重庆北向物流节点。
(三)岳池县:医药与米粉的双轮驱动
- 产业集群:2024年GDP326.2亿元居全市第一,医药健康产业集聚64家企业,涵盖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全链条,马来酸麦角新碱等15个原料药占全国市场份额100%。与重庆合川共建广安—合川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引入希尔安药业等7家渝企,承接近200个药品品种转移 。
- 特色农业:岳池米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亿元,建成2万亩专用稻基地,产品进入沃尔玛等3500家商超,并出口13个国家和地区。“黄龙贡米”“顾县豆干”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川渝 。
- 文旅融合:依托“中国曲艺之乡”品牌,打造“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四)武胜县:火锅与有色金属的跨界协同
- 火锅经济:武胜火锅产业园引入德庄、刘一手等30家渝资企业,投资超30亿元,形成从底料生产到冷链物流的完整链条,2024年火锅底料产量占重庆市场的15%。在建的玛歌·白鹤湖火锅庄园项目占地55亩,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将成为川东渝北最大户外单体火锅体验地。
- 循环经济:有色金属供应链年产值达8亿元,产品直供重庆汽车、电子产业。武胜金甲鲤、武胜仔猪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渝武共建产业园”实现跨省流通 。
- 交通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船闸通航,打通广安至重庆的水路通道,年货运量提升至500万吨。
(五)邻水县:川渝高竹新区的改革试验田
- 战略平台: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规划面积26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从102户增至201户,其中58户配套赛力斯、长安等重庆车企,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过“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模式,企业开办时间从7天压缩至1天,审批效率提升85% 。
- 特色农业:邻水脐橙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35万吨,品牌价值达33.68亿元,建成重庆“果盘子”保供基地,年供应水果超50万吨 。
- 交通互联:南北大道全线贯通,渝广同城大道启动建设,到重庆中心城区车程缩短至30分钟。
(六)华蓥市:红色旅游与工业转型的共生样本
- 文旅创新:依托华蓥山游击队红色文化,打造“红岩故里”文旅品牌,建成华蓥山石林、宝鼎等景区,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利用废弃煤矿打造“原舍·嘿矿熊猫”民宿,将工业遗迹转化为文旅消费场景。
- 工业升级:传统煤炭产业退出后,转型发展电子信息、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引入深圳伯恩光学等企业,建成西部最大触控显示模组基地。广安蜜梨种植面积5万亩,开发出果酒、脆片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超5亿元 。
- 交通节点:广安机场选址华蓥,预计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80万人次,配套建设京东云仓,助力打造重庆北部物流副中心。
三、制度创新:破解行政壁垒的广安样本
(一)跨省域治理突破
川渝高竹新区通过协同立法获得行政主体资格,开出的首张发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新区推行“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分区管理”模式,50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从7天压缩至1天,审批效率提升85% 。
(二)要素市场化改革
广安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足区某村3亩闲置土地出租给蔬菜加工厂,农户年均增收2.6万元。在金融领域,广安设立10亿元产业协同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猪八戒网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3.2亿元,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三)公共服务共享
- 医疗:广安全市288家医疗机构接入渝广异地联网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率40%。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通过远程诊断平台,每年为广安提供2万例影像诊断服务。
- 教育:广安127所中小学与重庆名校结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在广安设立儿科专科联盟,培训基层医生500余人次,儿童常见病本地治愈率提升至90%。
四、发展建议:对标长三角的四大行动方案
(一)交通一体化攻坚
- 加速广安机场建设,2026年前完成主体工程,同步规划机场至重庆江北机场的空铁联运专线,实现“双机场”无缝衔接。
- 加密高铁班次,争取每日开行广安至重庆的城际列车达30对,并试点“月票制”,降低通勤成本。
- 优化公路网络,2025年底前建成南北大道二期,打通川渝高竹新区至重庆两江新区的快速通道,车程缩短至30分钟。
(二)产业协同深化
- 设立100亿元产业转移引导基金,对重庆转移至广安的企业给予前三年全额返还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的优惠。
-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产业园,重点引进重庆赛力斯、长安汽车的核心供应商,目标2027年形成50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
- 打造生物医药创新走廊,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共建川渝生物医药研究院,推动药品研发、临床试验、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
(三)公共服务提质
- 扩大医保互认范围,2026年前将广安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纳入渝广异地联网结算,实现门诊、住院一站式报销。
- 共建人才共享平台,建立广安—重庆人才飞地,重庆高校科研人员在广安创业可享受同等科研经费支持。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25年建成重庆八中广安分校高中部,招生规模扩大至3000人,并引入重庆巴蜀中学托管广安实验中学。
(四)生态共保联治
- 建立嘉陵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重庆按广安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情况给予每年最高5亿元补偿。
- 共建明月山绿色屏障,2026年前完成1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 推广EOD模式,在华蓥山矿区开展生态修复与文旅开发一体化试点,争取10亿元绿色信贷支持。
五、未来展望:从地理毗邻到发展同频
广安打造重庆副中心的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通过交通互联、产业互嵌、服务共享的立体化推进,广安正从“川东小城”向“区域枢纽”蜕变。数据显示,2024年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7.2%,高于重庆0.5个百分点,其中与重庆协同产业贡献率超60%。未来,随着西渝高铁通车、广安机场投用,广安有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北部增长极,预计到2027年GDP突破2000亿元,与重庆中心城区形成“双核驱动、南北呼应”的发展新格局。这一实践不仅为广安带来历史性机遇,更将为全国跨省域协同发展提供“川渝范例”。


注:本文相关的数据政策均基于公开可查的政府文件、权威媒体报道及学术研究,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差异可能存在细微出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