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1日讯(记者 赵文硕)大沙河长廊景观秀丽,跑道步道与自然生态相融,是市民、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打卡之地。但随之而来的蛇虫出没、道路老化,也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近日,深圳市政协、南山区政协联动开展的“身边事好商量”活动来到南山区大沙河长廊开展调研,并围绕“优化大沙河长廊管理服务”主题召开专题座谈会。与社区工作站代表、居民代表、区多部门交流意见建议。
如何做好人行与车行、游玩与安全的平衡?
大沙河长廊全长13.7公里,自建成后,已成为南山区精品绿道一张亮丽名片,吸引无数市民、骑友、跑友到此游玩打卡。从北到南的连绵绿带,一方面映射长廊从黑臭水体到网红长廊的生态之变,另一方面也对公园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跑步爱好者,我很喜欢在傍晚来到大沙河沿河步道跑步,这个时间段也是市民、骑友们的出行高峰期,步道和跑道交织,的确给大家带来了交叉混行的不便烦恼。除此之外,夏季多蛇虫,大家游玩时也会心有余悸。”南山区桃源街道龙悦社区居民代表郑辉介绍说。
市政协委员吕海阳,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熙、区政协委员蔡政堃通过调研履职,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并通过“身边事好商量”平台,邀请相关市民代表、涉及部门共同探讨优化路径。
蔡政堃介绍说,南方地区雨水多,气候潮湿、天气炎热,尤其夏秋季节,蚊虫较多,蛇类出没变得更为频繁,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降低游玩体验感。且还存在部分跑道老化、自行车和行人“抢道”等问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优化出行、强化管理 大沙河长廊将迎来安全升级
与会委员提出建议,针对蚊虫较多,“蛇出没”问题,建议加强消杀,适当修剪植被,在公园树立宣传引导牌,或通过电子屏幕对蛇类出没进行滚动提示,消除蚊虫和蛇类出没风险;针对部分跑道老化问题,可以开展跑道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及时对老化跑道进行修缮;针对自行车和行人“抢道”问题,可以引导居民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互相礼让,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市河道管理中心,南山区城管局、区卫健局、区消防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蛇虫出没的风险提示不限于指引牌、电子屏展示,还会加强四害消杀、专员培训、志愿者引导,以及保障AED、急救包等资源配置,多方面强化避险、急救能力。同时,各单位将紧密结合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结合实地情况,优化步道、跑道管理措施,提升市民游客的游玩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