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中部,东北接雅安市雨城区,东南邻眉山市洪雅县,西南连汉源县,西交甘孜州泸定县,北靠天全县。荥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活动。史载:西周起,蜀国领域已涉今县境。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秦(已)置严道县,治所在今六合乡古城坪。县内有“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遗迹,有邓通铸钱遗址,有辟支佛道场“西蜀名刹”太湖寺,有别具建筑特色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有地级文物保护单位石佛寺。荥经境内群山叠翠,水系纵横,自然风光秀丽,是旅游探险、休闲娱乐佳地。荥经有龙苍沟叠翠溪景区、云峰山景区、严道古城旅游景区等国家A级旅游景区。#四川#
历史沿革
荥经县历史悠久,古为氐羌地,是羌彝等民族共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蜀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以原蜀国地置蜀郡。秦始皇赢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迁楚王之族严(庄)道于此设县,并据此称严道县(当时辖今之荥经、雅安、天全、芦山、名山等地)。县城置今之六合公社古城大队。汉承秦制,严道县仍置,先后属蜀郡、沈黎郡(东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汉嘉郡(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此后各代迭有废兴,至隋复设严道县,先后属雅州、临邛郡,县城迁至今之雅安县多营公社。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将今之荥经辖区从严道县划出增设荥经县,县名以境内主要河流荥河、经河流经全境,并于县城东北面合流成荥经河为据而命名,县城置今之严道镇,属雅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置芦山郡辖。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起,经五代至宋初,废县,先后属金汤军、静寇军、永平军管辖。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复设荥经县,属雅州。元废县,此地属吐蕃宣慰司管辖。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复设荥经县,直至清末,均属雅州(府)。民国废府改道(公元1913年)荥经属四川省建昌道。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设行政督察区,荥经属四川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西康建省,荥经属西康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一九四九年末,在中国人民解放大军南下的影响下,荥经县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告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于次年二月九日进驻荥经。
1950年2月11日成立荥经县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人民政府雅安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荥经县隶属四川省雅安专员公署。1956年,荥经县人民政府改称为荥经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荥经县人民委员会改称为荥经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恢复荥经县人民政府名称。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雅安撤地设市,荥经县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
行政区划
清初,全县分上、下两乡。后,上乡称钦仁乡,下乡称清化乡。钦仁乡辖官屯、黑羊、青霞、鹿角、富林、安箐、米滩、太平、山后、下河、高山等11坝及紫眼沟。清化乡辖朱砂、罗星、罗村、前聚、后聚、道底、大屯、南罗、小溪、茅豆、烟竹、烟溪、汉村、改丁、热溪等15坝。清末,全县分为东、南、西、北4棚。东棚辖朱砂、罗星、罗村、前聚、后聚、道底、大屯等7坝。南棚辖改丁上、改丁下、烟溪、烟竹、小溪、南罗、茅豆、汉村等8坝。西棚辖青霞上、青霞下、鹿角、富梅(美)、富林、安箐、米滩、米泰等8坝。北棚辖黑羊、太平、羊排、官屯、山后、高山、下河、秦姓、张姓、王姓、杨姓(后四姓坝即清初紫眼沟地)等11坝。
民国初年沿清末的4棚34坝。
民国4年(1915年)设区,下辖坝。全县设东、南、西、北、中5区。
东区辖大屯上、大屯下、朱砂、罗星上、罗星中、罗星下、罗村上、罗村下、前聚上、前聚下、后聚上、后聚下、道底上、道底下等14坝。
南区辖改丁上中、改丁中、改丁下中、改丁下、烟溪上、烟溪下、烟竹上、烟竹下、茅豆上、茅豆下、汉村、南罗上、南罗中、南罗下、小溪上上、小溪上、小溪中、小溪下等18坝。
西区辖鹿角、富林、富美、安箐上、安箐中、安箐下、米滩上、米滩下、米泰上、米泰下等10坝。
北区辖山后上、山后下、高山、下河、秦姓、张姓、王姓、杨姓上、杨姓下等9坝。
中区辖县城及上青、下青、官屯、羊捲(又称风翔坝)、烈阳、太平上、太平下等7坝。民
国25年(1936年)全县调划为3区12联保。第一区辖城东、城西、顺江场、新添站4联保,区署附设县政府内。第二区辖小溪坝、五显岗、石滓岗、鹿角坝4联保,区署设福星场(又名麻柳场,现青龙乡复兴村)。第三区辖双江场、荣河场、洇坪场、新庙场4联保,区署设荣河场。
民国26年(1937年)1月,调整县区划为;
第一区辖城东、城西、双江场(不包括上下太平坝)、鹿角坝、石滓岗、五显岗等联保,及小溪坝联保内的上下烟竹坝;
第二区辖新添站、顺江场等联保,及原城东联保内的朱砂坝,原城西联保内的凤翔坝、烈阳坝,原双江场联保内的上、下太平坝,区署移设新添站;
第三区辖荥河场、泗坪场、新庙场等,区署未变。
同年3月,第一区署移设于县城北街禹王宫内(今县政府招待所)。
民国28年(1939年)废区。
民国29年(1940年)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镇)。全县分设2镇10乡,即城东镇、城西镇、新添乡、顺江乡、复兴乡、五显乡、石滓乡、鹿鹤乡、双江乡、荣河乡、泗坪乡、新庙乡。
民国34年(1945年)6月,县长伍作儒分别改“五显乡”、“新添乡”、“石滓乡”为“五宪乡”、“青天乡”、“经河乡”。
民国35年(1946年)4月,以顺江乡为中心的“武装铲烟事件”发生后,县政府撤销顺江乡,以原乡境的一至六保设复顺乡,七至十三保设“止戈实验区”。同年,在乡人的要求下,县政府改“止戈实验区”为“天宝乡”。
民国37年(1948年)9月,县政府因荥河乡正、副乡长相仇相争,实行分治,划荥河乡为荥河西乡(辖原一、七、八、九保〉与荥河北乡(辖原二、三、四、五、六保)。至此,全县为2镇12乡。
1950年初,沿用原乡镇建制,唯将荣河西、北两乡合并为荣河乡,全县共2镇11乡,新设5区分辖。
第一区辖城东镇、城西镇。区政府设城西镇。
第二区辖双江乡、鹿鹤乡。区政府设双江乡花滩场。
第三区辖天宝乡、复顺乡、青天乡。区政府设青天乡新添站。第四区辖经河乡、五宪乡、复兴乡。区政府设经河乡聂河坝。
第五区辖荥河乡、泗坪乡、新庙乡。区政府设荣河乡荣河场。
同年6月,全县调整为4区,并原一、二区为第一区,区政府设于原一区治所;调第五区为第二区。辖治未变。同年7月,黄泥堡(今凰仪乡)划归荥经县后,编入双江乡,为其第十一、十二保。
同年11月,第三区区政府迁复顺乡道底坝,第四区区政府迁五宪乡汉村(今南村、后同)。
1951年4月废保甲,建立乡村人民政权,全县为1镇29乡、13街156行政村,1524居民组,分属5区。
第一区辖1镇3乡:城厢镇、官凤乡、附城乡、青凤乡,区政府设城厢镇。
第二区辖7乡:太平、双江、安靖、富靖、凰仪、鹿鹤、烈太乡,区政府设双江乡花滩场。
第三区辖6乡:大田、复顺、新民、新华、天凤、宝峰乡,区政府设复顺乡。
第四区辖6乡:汉村、石滓、经河、茅豆、青龙、烟竹乡,区政府设汉村。
第五区辖7乡:泗坪、民建、荥河、同心、新建、三合、新庙乡,区政府设荣河场。
同年6月,第一区所辖调整为1镇2乡:城厢镇、附城乡、青风乡;第二区撤销富靖乡;第三区的大田乡与复顺乡合并为复顺乡;第四区所辖调整为5乡:五宪、石滓、经河、烟竹、青龙乡,上述各区所调减的乡,依自然方位,分别归人调整后的乡。
1952年4月以洇坪、新庙、三合乡增设第六区,区政府设泗坪场。同年8月,复裁撒,并人第五区。同年,土地改革工作结束,全县调整行政区划后,为4区1镇27乡、170行政村(街)。城厢镇辖4个居民段,13街4村。
第一区辖六合、青凤、烈太、双江、太平、安靖、凰仪7乡,区政府设花滩场。
第二区辖泗坪、民建、新建、荣河、同心、三合、新庙、烈士8乡,区政府设荥河场。
第三区辖大田、新民、复顺、新华、天风、宝峰6乡,区政府设道底坝。第四区辖五宪、附城、石滓、经河、烟竹、青龙6乡,区政府设汉村。
1953年3月,第二区政府迁泗坪场,民建乡改辖于第一区;第四区的经河、石滓两乡合并为石滓乡;城厢镇更名为城关区。
1956年春,雅安专署分别将天全县兴业乡的罗家、甘田、营盘三村划属荣经县天凤乡及罗李村划属荥经县新华乡。
同年,青风乡并人鹿鹤乡;天凤乡与宝峰乡合并为天宝乡;撤销同心、民建两乡,将其辖地分别划人酒坪、荥河、烈士等乡;城关区易名城关镇。
1958年1月,撤销区的编码称谓,按原序列,分别更名为花滩区、泗坪区、新添区、汉村区。
同年,人民公社化时,乡、村体制易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共建22个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仍隶辖于4个区。
花滩区辖城关、东风、双江、太平、安靖、凰仪6个公社。
泗坪区辖烈士、荥河、新建、泗坪、新庙、三合6个公社。
新添区辖大田、新民、复顺、新华、天宝5个公社。
汉村区辖附城、五宪、烟竹、青龙、石滓5个公社。
次年4月,东风公社分解为六合、烈太两公社。
1961年4月,改生产管理区为生产大队,城关公社分出城关镇。同年底,从城关公社中划出城镇居民部分,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
1962年3月,从烈士公社中划出现民建乡部分,建立民建公社,归属花滩区;将天宝公社分为天凤、宝峰两个公社,各辖现天凤、宝峰两乡地域;雅安专署将天凤公社之罗家生产大队,新华公社之罗李生产大队划归天全县。
这时,全县有1镇,25公社,111生产大队。
1980年地名普查后,因避重名,于次年7月,分别改城关镇为严道镇,大田公社为大田坝公社,新民公社为庙岗公社,新华公杜为石龙公社,太平公社为石桥公社,城关公社为城区公社。
1982年体制改革,撤销区级建制,所试点的泗坪、双江、六合、青龙4公社均改为乡,大队改为村。
1983年,将全县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此后,全县共为1镇、25乡、105村。
1镇:严道镇。
25乡:六合乡、烈太乡、双江乡、石桥乡、安靖乡、凰仪乡、民建乡、烈士乡、荥河乡、新建乡、泗坪乡、新庙乡、三合乡、大田坝乡、庙岗乡、复顺乡、石龙乡、天凤乡、宝峰乡、城区乡、附城乡、五宪乡、烟竹乡、青龙乡、石滓乡。
1986年11月以前,荥经县城内同时设置有两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即城区乡和严道镇。为有利于县城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管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县人民政府根据川府发〔1984〕117号文件精神,决定撤销城区乡,将其并人严道镇。城区乡被撤销后,其所辖的行政区域由严道镇管辖,各种职能机构由严道镇管理。实行街道、居民段和村、社统一管理。合并后的严道镇定为副区级镇。镇的辖区范围扩大,职能增加,共辖5个村、34个社、3个居民委员会,全镇面积达8平方公里。
2000年12月10日,撤销雅安地区行政公署,设立雅安市人民政府,荥经县隶属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辖2镇,23乡,105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荥经县辖2个镇、23个乡。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荥经县宝峰乡、民建乡改建为宝峰彝族乡、民建彝族乡。撤销石桥、庙岗、凰仪、石龙4个乡,复顺乡更名为新添乡,石滓乡更名为龙苍沟乡。
2017年,撤销三合乡,设立牛背山镇,以原三合乡的行政区域为牛背山镇的行政区域,牛背山镇人民政府驻楠林村2组18号。
2018年,撤销新添乡,设立新添镇。
2019年,撤销五宪乡和附城乡,设立五宪镇。撤销六合乡,将原六合乡宝积村、星星村、水池村、富林村划归花滩镇管辖。撤销严道镇、大田坝乡、烈太乡,设立严道街道。撤销青龙乡和烟竹乡,设立青龙镇。撤销荥河乡、烈士乡、新建乡,设立荥河镇。撤销天凤乡,划归新添镇管辖。撤销新庙乡,划归牛背山镇管辖。将花滩镇青杠村划归民建彝族乡管辖。
2021年,荥经县辖严道街道1个,花滩镇、龙苍沟镇、牛背山镇、新添镇、荥河镇、五宪镇、青龙镇7个镇,安靖乡、泗坪乡2个乡,民建彝族乡、宝峰彝族乡2个民族乡。全县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64个,居民小组30个,村民小组484个。
2023年,荥经县辖严道街道1个,花滩镇、龙苍沟镇、牛背山镇、新添镇、荥河镇、五宪镇、青龙镇7个镇,安靖乡、泗坪乡2个乡,民建彝族乡、宝峰彝族乡2个民族乡。全县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484个,居民小组30个。
2025年荥经县辖1个街道、7个镇、4个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