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湖,万重山。转山转海不只是节庆,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回归。
秋风送爽,阳光洒在湖面,泛起金色涟漪。凉山迎来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人们以脚步丈量神山圣湖,以心灵感应古老仪式。而在湖畔,一群特殊的新老居民正用另一种方式“转山转海”——他们扎根于此,以民宿为窗,让摩梭文化被看见、被延续、被深爱。
从上海到五支洛:他“嫁”入摩梭大家庭,建起一座“神隐”民宿
朱文卿,80后上海人。2009年,他辞去工作旅行至泸沽湖四川片区的五支洛村,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向。他在当地客栈做店小二,与摩梭姑娘高佐相识相知。
高佐坚持“不愿因婚姻离开母系家庭”,而他恰好不认同主流婚姻模式,二人心灵契合,毫无隔阂。2013年,朱文卿“嫁”入这个摩梭大家庭,成为祖母的“儿子”,也是全家唯一无血缘的成员。
泸沽湖神隐设计师民宿一角。任雷摄
为守护这个家庭不因时代洪流而消散,他与高佐在离家仅5分钟的老宅基地上,共同打造了“泸沽湖神隐设计师民宿”。
“神隐”,意为暂别纷扰、遁入异次元。民宿外观与普通村屋无异,内里却别有洞天:老木头、黄板屋顶、摩梭影像美术馆嵌入现代空间,既保留传统,亦接纳当代。
“我不希望摩梭人从这里消失。”朱文卿说,“我要让他们扎根,做民宿真正的主人。”
从摄影师到民宿主理人:她用十年青春,把故事种在泸沽湖畔
王若兰,生于安徽,长于上海。从事摄影十余年,在泸沽湖做旅拍整整十年。她拍过无数人的笑容,也终于决定把自己的故事永远留在这里。
与摩梭爱人共同建造“岚屿”民宿——“岚”是山间雾气,“屿”是水中小岛,名字如诗,意境如画。这是一座只有四间房的小木屋,却是她摄影生命的延续。
“岚屿”民宿一角。任雷摄
“不再只是捕捉美,而是成为美的一部分;不再只是记录故事,而是让故事在此发生。”
客人可以喝着酥油茶听摩梭文化,也可以就着她手冲的咖啡等一场湖岸日出。她说,岚屿承诺的是一种“慢”:雾起泛舟、围炉观星、爱与自由的真实体验。
老房子·新生命:摩梭文化在民宿中生根发芽
在商业化浪潮席卷诸多景区的今天,泸沽湖的民宿主人们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
高佐坚持使用老房子材料,“有些木头现在已很难找到了,拆了可惜”。从2015年到2020年,他们收集老木头、老黄板,耗时四五年才将民宿改造完成。
王若兰的岚屿民宿也选用当地木瓦片、传统窗花、老磨盘和犁具作装饰。规模虽小,却诚意满满。“我们不是为挣多少钱,而是为结合生活与工作,留住这份松弛感。”
人们来到这里,不再只是为风景,更为体验一种不同的文化、一种不同的生活——那种人与自然共生、人与人共情、传统与现代共融的可能。
正如转山转海节本身所倡导的: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这些民宿,正是这句话最温暖的实践。(任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