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2025年7月
行走路线:
D1:
高铁:南京南-烟台
步行:海岸街(德国邮局旧址-大龙邮局)——滨海路——北极星博物馆——烟台美术馆——烟台山(冰心纪念馆-烽火台-丹麦领事馆-造化景观-盟情崖桥)
D2:
步行:朝阳街——海关街——所城里——朝阳街理想书店——烟台山(烟台开埠陈列馆)——海关街城市书房
公交:17路看风景
出租:渔人码头——烟大小吃街
D3:
出租:养马岛游客服务中心
大巴+步行:丹阳驿——獐岛驿——御笔驿——秦风崖
高铁:牟平——威海
出租:威海国际浴场看日落——韩乐坊
D4:
步行+出租:九龙湾公园——海上公园——悦海公园——合庆码头——一战华工纪念馆——半月湾公园——猫头山——韩国商品交易市场
高铁:威海——烟台
D5:
公交+步行:工业博物馆——金沙滩公园
高铁:烟台——南京南
烟台山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历新路7号
烟台山是烟台市标志性景区,由烟台市而得名。山位于海水浴场的西北端,三面环海,山上的灯塔很显目,在城市的很多角度都能看到。在烟台几天也确实觉得这里是必到之处,我们是在两天时间里两次打卡了烟台山。这栋拱形连廊的小二楼现在是党群服务中心,游客中心也在此办公。
烟台山的主入口,有标志性的“烟台山”三个字。分从两侧可以上山。现在能看到的那栋红顶建筑是开埠时期美国领事馆的旧址,现在承载着烟台开埠陈列室的使命。
1861年,根据中英、中法签订的《天津条约》,烟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城市和山东最早的通商口岸。此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上及其周围建立了领事馆、洋行、别墅、教堂和邮局等,逐渐形成一个外国人“居留区”。所以今天我们能在烟台山看到一栋栋有异国特色的建筑。
一块平台之处有和平鸽的小屋
烟台山上有一条龙脉线。这块石头就是龙脉线的龙尾石。
这栋建筑曾是美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旧址,现在作为烟台方志史料陈列馆。
广场上高高耸立的是“民族英雄垂名千古”的纪念碑。
龙头处流淌的龙泉水,忠烈祠,灯塔,三种不同的元素但一点都不违和。
忠烈祠,祠前的广场上也是龙脉石。
忠烈祠坐北朝南,由正殿,东西厢房和大门组成的封闭式三合院。
建于明洪武31年(1398年)的“烽火台”坐落于山巅。烽烟台,作为报警的场所,所以此山被称为烟台山,后来烟台市也由此得名。
登上烽火台的平台,近距离的仰望灯塔。烟台山灯塔被誉为"烟台市标"和"黄海夜明珠"。日落月新夜色幕空,灯塔上聚光灯为海上航行提供了可靠安全保障。
站在烽火台的平台之上看城市风光
山海风光
登高远望,眼前是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和海洋文化。
如果你不急于登上山顶,从左侧绕山而上,一路上都能看到造型各异的建筑。这栋是东海关职员宿舍旧址。
建筑群时代气息浓郁,保存完好。有亚洲现存最早的英国在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等建筑,堪称近代建筑的宝库。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是亚洲现存的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
体量较小的建筑往往伴随着一个小院,院墙和院门也是各有特色。
发小是个旗袍控,于是我们特意寻到这个旗袍博物馆,可是一副人走楼空的模样。下山之后不甘心刻意去游客中心询问,原来是合同到期搬离了。不稳定的展览也是蛮坑游客的。
位于烟台山北端的这座平顶方形古堡式的建筑是建于1890年的丹麦领事馆。
建筑外墙面是粗犷的花岗岩毛鼓石砌筑的。起伏错落的屋顶,石包护栏整体显得即庄严又不失活泼。
园中的景观
园中郁郁葱葱的植被中有丹麦的标志雕塑美人鱼
烟台山北侧看大海,海面一派繁忙的景象。海里那条长堤叫拦浪坝。
将镜头拉近,一群海鸥跟随游船起舞翻飞。看来是船上游客们通过喂食吸引海鸥。
爱情隧道为相爱的人遮阳挡雨
辽阔的海疆,美丽的风光,植被的繁茂,
海水清澈,礁石奇异
山中这一角的意境瞬间打动了我。
这栋建筑挂着“烟台啤酒博物馆”和“烟台剪纸博物馆”两块门牌,可是大门紧闭。原来也是合同到期走了。
一栋空置的近代建筑
山中各色花草是百年建筑最好的点缀。
还有一些人文的布景
临海之处有一精巧别致的小亭,名为“惹浪亭”。在这里吹吹海风,已经感觉不到酷暑。
透过修剪整齐的冬青树的造型看山下的金海湾酒店,伴海蜿蜒而行的滨海路,丰富的画面和层次感再次验证了烟台山是山、海、港、城连为一体的绝版再现。
当你沉浸在这样一座历史文化与人文、自然景物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的完美结合之地。当我吹着海风,享受着蓝天碧海的广阔,心情是飞扬的,脚步是轻松跳跃的。
来到山脚下仰望这座建筑。当初美国领事馆有两栋楼,一栋是西侧,就是我们刚刚去看到的”烟台开埠陈列馆“。这栋是美国领事馆东侧楼旧址。山上山下,一幢幢外国领事馆、官邸、建筑群,记录了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的特殊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