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作为服务本行业、本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化、长效化举措之一,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智库资源优势,从2025年9月起,将不定期推出《行业脉搏报告》,以捕捉行业动态,研判行业趋势,荟集行业洞察,为行业“把脉”“问诊”“开方”。以“行业脉搏报告”命名,蕴含着协会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的深刻期许。我们刚刚度过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行业脉搏报告》第1期即聚焦“避暑游”这一新风口,剖析其爆火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避暑游”爆火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晓峰等调研执笔)
【要点】由于7~8月全国多地高温天气频发,“避暑游”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暑期旅游的主要趋势,形成了旅游新风口。对此,基于赴滇实地调研座谈和多家机构的公开调查数据,王晓峰从资源禀赋和运营策划两个角度阐述了“避暑游”爆火的条件;在我国旅游业持续向好、增长可期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旅游市场在需求端和供给端表现出的新特点;对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不及预期的景区,给出了提升2026年旅游“暑期档”业绩的针对性建议。
一、“避暑游”爆火的原因
(一)资源禀赋显实力
2025年暑期,我国多地高温刷新历史纪录,游客避暑需求旺盛,清凉“避暑游”最受追捧。有凉爽气候资源、具备避暑功能的景区,多集中在我国的东北、西南地区,数量不足全国3万多个景区的20%,有稀缺性,所以,在这些地方,“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必然性。
(二)运营策划添动力
围绕“暑期档”,也有不少景区提前谋划,布局了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或是专门策划,进行了新媒体营销推广。籍此,非避暑型旅游景区弥补资源劣势,突出重围;避暑型旅游景区获得优势叠加,锦上添花:以高质量的旅游内容和“种草”“引流”能力,增强了旅游吸引力,有效提升了冲刺暑期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我国旅游市场的总体特征
旅游已成为我国大众生活的“新刚需”。“消费降级”时代,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需求端
承载着高情绪价值的“旅游消费”逆势而上,保持着“升级”势头,同时,大量(年轻)游客更加精打细算,追求“性价比”。
(二)供给端
“泼天流量”和“泼天富贵”越发向极少数的超级IP景区集聚,其余的绝大多数则深陷低水平“内卷”,形成了悬殊的“两极分化”。
因此,资源供给方、运营方既要把握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又要面对挑战,力争求新求变。
三、提升旅游“暑期档”业绩的建议
经历了总量可观、分化明显的2025年旅游“暑期档”,各景区要抢占2026年风口,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必须打有准备的仗、打主动仗,从两方面出实招:
(一)让景区“凉下来”
应用立体绿化、雾森系统,开放、活化、增设清凉休憩空间,以科技手段、创新思维赋能避暑旅游产品供给。
(二)让景区“动起来”
举办节庆活动、制造轰动效应、焕新消费场景,加强精细化运营,扬长避短、提质增效。
编辑|倍伊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