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省最高峰韭菜坪,看望默默奉献青春的大山守望者——辛勤耕耘于贵州“最高学府”的一线教师。
太阳暖暖的、红红的,挂在韭菜坪之巅,抚摸着山谷中的庄稼、良田、村庄,和那蜿蜒消失在远山尽头的盘山公路。路旁溪流从山凹的壶口,白练般飞流下来,引得同伴们直向飞泉奔去,我们停车休息。环绕半山腰,生态良好,雾岚缥缈,绿色点缀着清幽的山野。仰望蓝天白云和空中翱翔的山鹰,心中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汽车缓缓驶入山谷,此处另有一番情趣,原以为海拔高达近2000米的山中一定是很荒凉的,但是我的想法错了。一直沉默驾驶汽车的老谢风趣地说,这是一处世外桃源!在他的指引下,我才看清楚此处为半山腰的低凹平地,听到学校琅琅的书声,看到欣欣向荣的村庄,白墙、朱红门窗的易地扶贫搬迁房,这里早已是一条繁华的街道。村庄周围丰茂的竹林、银杉树和苹果树,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朋友们勤劳而富有智慧,眼界很是开阔。
翻过村庄,山风渐凉,蜿蜒盘旋的公路两旁梯状的山地。正值收获的季节,荞子满山,一片金黄,收割荞子的庄稼地里,收集荞子和土豆运回家中的农民朋友,欣喜地看着一年的收成,嘴角挂着微笑。我想,这儿无工业污染,庄稼属典型的环保农产品,可以依托旅游景点韭菜坪,开发系列的以荞子和马铃薯为主的环保食品、酒和饮料,形成旅游、环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综合开发,推动旅游景点经济的增长,富裕山乡百姓。
汽车已到韭菜坪风景区。在停车场稍作休息后,在热烈的吆喝声和悠悠民歌声中,向贵州最高峰韭菜坪峰顶攀去。刚走几步路,随行朋友中一名奇石爱好者惊呼着——发现了韭菜坪山中的石头与其他地方的石头大不一样,石头上有鱼、虾、海螺等十多种微生物的化石印纹,而且漫山的石头皆有花纹,呈乳白色,静穆地伏于山顶的杂树和草丛中,有的如骆驼仰天长啸,有的如狂奔下山的羚羊,有的如回望家乡的姑娘,有的如惊恐奔跑的大象……奇石锦绣,杂草丰茂,美景连连,哪有想象中最高山峰一定很苍凉的感觉。一位记者朋友,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他却独辟蹊径,攀石,寻草树。我向他靠近时,他如数家珍似地教我认识山中丰富的中草药,如血藤、龙胆草、一朵云……他能叫出几十种药材的名字,真想不到韭菜坪居然还有这么多药材,这是一笔财富。
山中有如“帆”的一尊奇石上,书“一帆风顺”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此石如大海中一叶孤帆,迎风前行。有地质学家考证,韭菜坪若干年前为大海之滨,此奇石上书法正暗含大海之帆一帆风顺之意,又寓为今天韭菜坪周边的群众生活一帆风顺,此为一孔之见,但是六盘水及邻近市、县的政府和人民,创新地开发这片热土的工作却是顺利的、幸福的。
观赏完山中自然展览的奇石后,大家探入一岩溶洞,洞内有一叮咚山泉,岩浆水缓缓下滴,节奏犹如天籁。洞中岩石千奇百怪,景象万千,据传,溶洞底层有一地下“阴河”,内有“阴竹”一片,蔚为奇观,有人想把“阴竹”拿出洞外栽种,但是走出溶洞口,迎风即化。走出岩溶奇洞,沿生态步道直达峰顶,又可以轻吻石级小径,缓缓而上,径旁紫色的韭菜花十分耀眼,成为全国海拔最高的韭菜花群,著名散文家梁衡慕名而来,他居然发现了韭菜坪有白色的韭菜花,并且撰文描写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野花烂漫,芳香四溢,杂树丛生,低矮而茂密,这些丛林之树,顽强地和高山恶劣的自然抗争,不畏山高路寒,不惧土地贫瘠,顽强生长,才成为贵州最高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装饰着大山的春夏秋冬。翻过半山茂密的丛林,一大片紫色的韭菜花繁茂地装点着高山的荒凉,韭菜葱葱郁郁,花香扑鼻,天空中不知名儿的小鸟,上下翻飞,采啄星星点点的韭菜花,时而冲向高空,停滞于蓝天白云之下,审视着这片风景,挑逗游览的客人。成片盛开的韭菜花,不失为山中一道独特的美丽景致,游人轻轻抚摸韭菜花,留下美丽的身影,定格人生的相逢和美好,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大自然对人的馈赠,也可以说,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绿水青山的精灵。
韭菜坪就是因为山顶这片丰茂生长的韭菜花而得名。韭菜坪是贵州第一高山,最高处海拔2900多米,比黔东梵净山高出1000多米,比泰山五皇顶高出一倍。诗人金永福有诗云:“群山之上耸高峰,搅月摩天胆气冲。十万雷霆劈不瘦,千年风雨洗乃丰。朝托红日迎勤妇,晚接嫦娥送醉翁。最是情深入叹处,一坡韭菜绿葱葱。”攀至韭菜坪之巅,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威宁、赫章、水城和钟山区境内的连绵奇峰,尽收眼底,心中突然涌起一种高远的豪情壮志,远眺来时的盘山公路,犹如白亮的飘带,镶嵌在群山之间,连缀着村庄、学校和外面精彩的世界,又如飞龙在天,如银蛇穿行于韭菜坪金色的世界。山脚下的峡谷沟壑,幽深奇绝,兰花幽香,绿毯披挂,把山涧装点得璀璨耀眼。
文/施昱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