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6日,丽江泸沽湖畔迎来摩梭人年度转山节。活动以“转山、转湖、转风情”为主题,融合古老民俗、非遗项目与文旅产业,吸引各地游客与文化爱好者共赴盛会,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泸沽湖全景。(苏凤萍 摄)
传统仪式启幕:承载文化信仰的核心载体
9月16日上午,转山节传统仪式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者波村格姆女神山脚下举行。作为摩梭人重要传统节日,转山节固定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办,既是朝拜格姆女神山的神圣典礼,承载着摩梭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更是传承摩梭文化的关键纽带。自2005年“摩梭人转山节”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其文化价值广受认可。
转山节当日,当地村民开展转山仪式。(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仪式现场,摩梭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游客纷纷融入其中。游客陈雅雯兴奋地表示,节日的淳朴与神圣感令人震撼,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
非遗服饰秀登场:山水间绽放工艺之美
活动期间,多元特色环节接连上演。16日晚,永宁镇竹地村岚岳酒店内,摩梭非遗服饰秀精彩亮相。当地村民身着各式传统服饰,精美的刺绣、独特的头饰与浓郁色彩面料,尽显服饰工艺之美。服饰秀以山水为天然背景,打造沉浸式场景,融合音乐、歌舞、解说等形式,将成丁礼、祈福等民俗及纺织技艺融入演出,呈现特色民俗文化盛宴。
在非遗服饰秀活动现场,摩梭纺织技艺被“搬上”舞台,当地村民穿着手工纺织的摩梭服饰进行展示。(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摩梭非遗服饰秀总导演杨华称,希望通过晚会展现摩梭在地文化、民俗、服饰等非遗的传承变化,让生活细节在舞台上鲜活呈现。
赋能文旅发展:民俗激活经济新活力
夜幕下的泸沽湖静谧浪漫,大落水码头的甲搓舞展演点燃节日氛围。永宁镇5个村委会的村民携手登场,欢快舞步传递欢乐。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工作人员卓玛现场讲解,“甲”代表美好,“搓”是打跳,“甲搓舞”意为“在美好夜晚共同起舞”。
9月15日晚,在泸沽湖畔的大落水码头举行甲搓舞展演。(张江毅 摄)
展演中,身着传统服饰的舞者动作协调,展现出摩梭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游客们被氛围感染,主动加入学习舞步,码头边欢声笑语不断,陌生人因舞蹈结缘,共沐节日喜悦。“从来没体验过这么有感染力的舞蹈!甲搓舞能把所有游客都带动起来,不是远远看着,而是能真正参与进去,让我完全融入转山节的氛围里。”游客段洋一边跟着节拍跳动,一边笑着说道。据了解,当晚像段洋这样远道而来的游客有上千人,他们专程来到大落水码头,与摩梭群众手拉手起舞,在星辰与湖水的陪伴下,真切感受着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让这场夜的狂欢,成了难忘的文化记忆。
当地摩梭人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甲搓舞。(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文化研讨助力:探索传承新路径
本次活动还举办摩梭文化研讨会,邀请文化名人、研究学者围绕“家风与摩梭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多方对话,厘清摩梭文化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内在联系,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之路。
9月16日,转山节主仪式,现场人头攒动。(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近年来,丽江泸沽湖景区以转山节为抓手,深度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舍不得的丽江”品牌建设。此次转山节不仅展现了摩梭人的风情与底蕴,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吸引力,提升了外界对摩梭文化的认知认同,更带动当地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摩梭阿妈虔诚祈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记者/廖浚宏 李 扬
责编/李映芳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