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8日讯 9月18日,国庆假期将至,武昌城管完成黄鹤楼西门广场1500平方米空间微改造,提升游客“登楼观景—广场休憩—街区消费”武昌古城游览路线的体验感。
1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昌司门口步行登上长江大桥,来到黄鹤楼西门广场,一棵高大的雪松屹立于广场中心花坛,花坛内铺设黑白双色砾石。2名拖着行李箱的女孩坐在旁边的石凳上休息,“我们刚从武昌火车站下火车,因为距离黄鹤楼近,还没入住酒店就先过来了,这儿环境挺好的,视野开阔”。
黄鹤楼西门广场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经过微改造后,空间通透视野开阔。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摄
作为城市名片和文旅地标,黄鹤楼每天迎接八方来客,西门广场更是连接长江大桥、黄鹤楼、户部巷、斗级营和司门口的交会处。改造前,每当遇到节假日客流井喷,靠铁路一侧的矩形花坛阻碍了人流疏散,休闲座椅数量也不足。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绿化队副队长王建红介绍,改造团队重点给空间做 “减法”,“我们移除中心花坛的3株海桐球,改种美人蕉、银叶菊、垂盆草、麦冬等点状小品景观,使空间更加通透”。
“花坛内铺设黑白砾石,既解决了原先花坛黄土树根裸露问题,又能避免花草被踩踏。”王建红说,景观效果、游客体验和通行效率是西门广场改造主要考虑的问题。
西门正门口有一棵雪松,因树根较高,树穴高出地面约30厘米,游客常坐在树穴边短暂歇息,但坐满一圈人后,会造成道路拥堵,于是采用树穴石进行适度处理。此外,原先13处高于地面的传统树穴被改造为与地面齐平的生态树池,并安装定制树池篦子,游客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如今,新增的9组条石坐凳在靠近铁路一侧围墙下,总长度达36米,可以容纳许多人休息。
游客坐在新增的条石凳上休息。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摄
关于黄鹤楼周边环境卫生,大桥清洁队副队长舒桥介绍,根据往年经验,西门广场节假日客流从早上7时持续至晚上11时,国庆期间将安排60人的清扫队伍巡回保洁,增加垃圾收集点位。一旦发现某区域垃圾量突增,迅速调配人员支援。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市容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黄鹤楼周边和长江大桥通行畅通,武昌城管联合单车企业设立桥头岗亭,提醒游客长江大桥禁停共享单车,如果无法坚持骑到汉阳,上桥前可以停放在武昌路和解放路的单车停放点。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费帆 李玲 王越)
【罗田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