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初次自驾别跟自己较劲!在家瞎琢磨“万全准备”?听我一句劝,先动身为上策!
老伙计们,咱今天唠个实在的——是不是身边总有刚退休的朋友,一提起“自驾去看看世界”,眼睛都亮了,然后转头就扎进“准备工作”里,俩月仨月过去了,车轱辘还没出过小区门?
我邻居张哥就是这样,去年刚退下来,立马跟我念叨要自驾去云南,说这是他年轻时候就有的念想。结果呢?我隔三差五见他在小区楼下摆弄车,今天装个车顶行李箱,明天又买套户外露营的锅碗瓢盆,后天还抱着个笔记本查攻略,从“云南哪条路好走”查到“自驾带多少双袜子合适”,光打印的攻略就攒了厚厚一摞。前阵子我问他“啥时候出发啊”,他叹口气说:“再等等,还有点东西没备齐,万一路上缺这少那的,多麻烦啊!”
我当时就跟他说:“张哥,你这就钻牛角尖了!咱退休自驾,图的是啥?不就是图个轻松自在,跟上班时候那股‘凡事得计划到毫厘’的劲儿说拜拜吗?你非得在家把‘准备’做到100分才出发,这哪是准备啊,这是给自己找罪受!”
真不是我泼冷水,咱退休族自驾,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准备得越充分越好”。总觉得“多带一样是一样,少带一样就慌”,可你想过没?你在家想破头准备的那些东西,好多到了路上根本用不上——你囤的那套“能做满汉全席”的户外炊具,可能一路上大多时候都在服务区吃碗面,最后还得占着后备箱空间;你花大价钱买的“车载冰箱”,说不定走了半个月,里面就放了几瓶矿泉水,还费电;你查遍全网整理的“终极攻略”,到了地方才发现,人家当地老乡指的一条小路,比攻略上的“网红路线”美十倍。
反而因为你一门心思在家“抠细节”,把最该有的“出发的热情”给磨没了。本来是盼着“说走就走的自由”,结果变成了“等我准备好再说”的拖延,最后可能从“秋天出发”拖到“冬天太冷”,从“明年春天”拖到“孩子又该喊帮忙带孙子”,自驾的念头就这么被“准备”给耗没了,多可惜啊!
其实啊,咱退休自驾,真不用搞那么复杂,带好“必需品”,麻溜动身就行!你琢磨琢磨,啥是必需品?无非就是那几样:
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这仨“硬通货”,必须揣好;常用的降压药、降糖药、感冒药这些,按天数多带个三五份,装在随身包里;换洗衣物不用多,按行程带个两三套,再备件薄外套(毕竟路上温差大);车里放个应急包,有个拖车绳、搭电线、胎压计,再带两瓶玻璃水,齐活了!哦对了,手机充满电,导航开着,钱包里揣点现金(万一遇到没信号的地方),这就够了!
你可能会说:“那路上遇到没地方充电咋办?想买瓶水找不着超市咋办?”嗨,这有啥难的?真遇到了,咱就解决呗!没地方充电,看到服务区就进去充会儿,或者跟路边小店老板商量下,给人几块钱充半小时;想买水找不到超市,问问当地村民,说不定还能顺带唠唠嗑,发现个本地人常去的好地方。
我表哥去年退休,就是这么“糙”着出发的。一开始就带了个双肩包,装了几件衣服和常用药,开着他那辆开了五年的老SUV就往西北走。走到半路发现,晚上想在车里歇会儿,没个小被子冷,就在路过的县城超市买了床薄羽绒被;走了几天觉得手机支架不好用,就在服务区的便利店挑了个新的;后来想偶尔自己煮点粥,就在当地菜市场买了个小电煮锅,才几十块钱。
他回来跟我说:“一开始也怕‘缺东西’,结果走下来才发现,缺啥补啥比在家瞎买强多了!你在家想的‘可能用得上’,不如路上‘确实用得着’来得实在,还不浪费钱。而且每次补装备,都跟给旅途添了个小惊喜似的,下次再去,就知道该带啥了。”
你看,这多实在!咱退休了,有的是时间,自驾本来就是个“边走边悟”的事儿。路上的风景是悟出来的,哪里的饭好吃是尝出来的,需要啥装备是用出来的,哪能在家就把所有事儿都想明白?
别再跟自己较劲了,别让“准备”绊住了出发的脚。把身份证揣好,常用药装包里,发动汽车,先开出去再说!路上缺个啥,咱就停下来买;遇到点小麻烦,咱就慢慢解决——这些事儿,到最后都会变成你跟老伙计们聊天时的“自驾故事”,多有意思!
老伙计们,出发吧!风景不等人,咱的退休时光,更不等人啊!
(本文配图均由豆包AI生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