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绍兴渡东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绍兴渡东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延安中路东面,是一座始建于明代,后在遗址上重建的石拱桥。石桥虽小,却见证了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让人不禁击节叹息与深深沉思。
明末清初,是一个令人不堪回首的动荡年代。面对外族入侵,迎着清军的铁蹄,绍兴人民毫不畏惧,纷纷举起反清的义旗。尤其是不少有风骨的文人志士,拒绝剔发结辫,坚决不为清廷做事。
1645年,有七位原明朝的臣民(明末状元余煌及潘集、董垣、朱玮、郑之尹、周卜年、高岱),志同道合,在无力抗争清廷的力量后,仍坚决不屈服于满清政府的统治。经过七人共同商议,他们最终决定:于次日傍晚在渡东桥头汇合,集体投河,为明朝以身殉道,警示世人。
次日,到了约定的时间,在渡东桥头有六人如约而至,只有一人未能按时赴约。之后,六人找了一条小船泛舟河上。在船上,面对大好河山,六人先是饮酒吟诗,歌颂汉家岁月,然后共同签名,撰写声讨清廷的战斗檄文。其悲壮场景,让人动容。
船上的船工耳濡目染,此情此景,让船工深受感动:回想岁月刻下伤痕,热血在心中沸腾,往事恍然如云烟,流浪心已憔悴,带着一身的尘埃,命运有谁能知道?随着英雄泪的流下,一生默默无闻的船工做了一个让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决定:义无反顾地要求加入六人的壮行。六人见船工意志坚决,行为果断,也将船工视为同道中人。七人喝尽最后一杯酒后,面无惧色地一同跳入河中,以最悲壮的方式向满清作出最后的抗议。
那个没有按时赴约的人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他当时准备离家时,其年幼的儿子不小心将手骨脱臼,需要紧急处理。当他料理好家务,赶到渡东桥时,七人已壮烈殉难。七人的遗体已经被周围的百姓打捞上岸,他悲痛欲绝,伏尸恸哭,并将七人投河的缘由向周围百姓叙说。
很快,七人殉难的事广为传播。人们被七人的壮举深深感动,为了纪念七人的爱国精神,纷纷自发捐资,在桥南建立了一座祠庙,取名“七贤祠”,里面供奉着七尊贤士塑像。
春华秋实,古老的渡东桥渐渐逝去,但它的历史依然清晰可见。七位贤士上演的那一幕壮烈殉难场景,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也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七位贤士的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