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最北端,有一处陕晋蒙三省交汇的秘境,这里曾经是边关要塞,也是商贾云集的商贸枢纽,如今却成了一座被低估的宝藏小城——神木。不同于常规的西北风光,神木藏着明代军事堡城、悬空庙宇群和让人垂涎的非遗小吃,等待深度旅行者前来解锁。
一、高家堡古城:穿越时空的明代边塞生活
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街上,高家堡刚刚苏醒。卖早点的摊贩升起袅袅炊烟,老人坐在门墩上抽着旱烟,孩童背着书包跑过斑驳的城门洞——这不是影视城,而是真实生活着的明代古城。
高家堡始建于明代正统四年(1439年),曾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军事堡垒。如今城墙保存完好,周长超过2公里,走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格局。城内纵横交错着十几条街巷,明清时期的商铺、宅院、庙宇基本保持原貌,时间在这里仿佛停下了脚步。
必体验:
在南大街寻找《平凡的世界》取景地,重温路遥笔下的“原西县”
参观古城内的民俗博物馆,了解边塞商贸历史
在城墙西北角等待日落,看夕阳将古城染成金黄
二、二郎山:悬在峭壁上的宗教艺术长廊
从高家堡抬头远望,一道陡峭的山脊如巨龙腾空,上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十座庙宇殿堂,这便是被誉为“塞上小华山”的二郎山。
攀登二郎山是种独特的体验。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的山脊小径两侧都是悬崖,连接着地藏洞、八仙洞、药王庙、三身佛洞等大小庙宇。这些建筑完全依山就势而建,部分殿堂甚至悬空突出,堪称建筑奇迹。
深度玩法:
清晨前往,可观摩僧侣早课,感受宗教氛围
在浩然亭寻找最佳摄影点,拍摄秃尾河大拐弯
仔细观赏各殿宇的壁画和雕塑,融合了汉、蒙、藏多元艺术风格
登至山顶玉皇阁时,恰逢一位当地老人正在敬香。他告诉我:“这山灵验着呢!过去走西口的人出发前都要来拜一拜,求个平安。”望着山下奔流的秃尾河和远处的毛乌素沙地,突然理解了这种信仰的力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需要精神寄托。
三、神木味道: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神木的美食融合了陕西、山西、内蒙古三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边塞风味。这些小吃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必尝清单:
1. 神木老月饼(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同于广式或苏式月饼,神木老月饼用木模压制,图案精美如工艺品。传统的“枣鹿”图案寓意吉祥,内馅是本地红枣制成的枣泥,甜而不腻。最佳品尝地:高家堡古城内的老作坊,可以观看制作过程。
2. 羊杂碎
神木的羊杂碎汤浓料足,加入当地特制的辣油和香菜,去腥提鲜。一碗羊杂碎配一个“油旋”饼子,是神木人最爱的早餐。推荐:市区人民路的老字号“王老四羊杂”,清晨6点就开始排队。
3. 碗托
荞麦蒸制的凝胶状小吃,切条后加辣油、陈醋、蒜泥调味,口感爽滑劲道。古城街头随处可见推车小贩,3元一碗,爽口解腻。
4. 黄米糕
油炸黄米糕撒上白糖,外皮酥脆,内里软糯粘牙,是节庆必备食品。在神木博物馆旁的老街,可以找到现做现卖的摊点。
四、深度体验推荐:做一日神木人
想要真正理解神木,不妨多停留一天,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清晨:跟随本地人去农贸市场,感受边塞小城的烟火气。这里能买到刚采的沙地红薯、本地小米和各种奶制品。
上午:参观神木博物馆,系统了解神木从石峁遗址到现代能源城市的历史变迁。特别推荐“边关商贸”展厅,展示了神木作为茶马互市重要节点的辉煌。
下午:学习制作非遗老月饼。古城内的工作坊提供体验课程,从和面、制馅到用木模压花,全程亲手操作。
傍晚:加入滨河公园的市民队伍,沿着秃尾河散步,看夕阳西下。夏季每周五晚还有群众文艺表演。
夜晚:探索神木夜市(位于人民路步行街),品尝烧烤、羊蹄、酿皮等地道夜宵,与当地人一起喝啤酒聊天。
五、实用信息
交通:
火车:西安乘坐动车至神木西站(约4小时)
自驾:榆林出发约1.5小时车程
城内交通:出租车起步价5元,主要景点均可到达
住宿推荐:
古城民宿:体验炕床、院落生活的首选(价格100-200元)
市区酒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200-400元)
最佳季节:
5-10月气候宜人,8月有国际民歌节
冬季可体验塞北雪景和年俗活动
神木这座三省交界处的小城,就像一本需要慢慢品读的书。它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当你漫步在明代古城墙下,品尝着传承百年的非遗小吃,聆听陕晋蒙交融的方言口音,会发现自己正在体验一种独一无二的深度旅行——这不仅是一场观光,更是一次文化的沉浸和时空的对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