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繁峙县纵横交错的老巷,灰墙黛瓦间突然冒出一角飞檐,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暗金光泽,那便是藏在晋北烟火里的三圣寺。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熙攘的游客,这座旧称“三皇庙”的古寺,却用一砖一瓦、一塑一画,封存着北魏以来的信仰记忆,尤其是那些悬在柱头上的龙王陶土面具,正无声诉说着晋北大地与干旱博弈的千年往事。
推开斑驳的山门,两进院落的格局豁然展开,中轴线像一把标尺,将山门、地藏殿、大雄宝殿串联成一条时光通道。前院两侧,钟楼与鼓楼相对而立,飞檐下的铜铃在风里轻晃,仿佛还能听见明清时晨昏定省的钟声;奶奶庙与马王庙毗邻而居,青砖墙面爬满青苔,墙角的野草从砖缝里钻出来,给肃穆的寺庙添了几分野趣。后院的伽蓝殿与二郎殿静静伫立,东院的禅院隐在树荫后,木门虚掩,仿佛下一秒就会走出一位身着僧袍的僧人,手持念珠,低吟佛经。
最先抓住视线的是地藏殿,这座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的屋面弧度舒缓,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托着殿宇上方的天空。正面悬挂的“地藏殿”匾额,是大清同治九年的旧物,木框已经有些变形,字迹却依旧遒劲,墨色里透着岁月的厚重。殿内梁架上“大明国宏(弘)知(治)乙卯年”的题字,像一枚时光印章,清晰标注着它的年龄。
跨进殿门,一股陈旧的木香扑面而来,正中的地藏王菩萨塑像端坐于莲台,身后的火焰背光雕刻得栩栩如生,火焰纹路间穿插着小型佛像与伎乐飞天,飞天衣袂飘飘,仿佛正随着无形的梵音起舞。左侧的胁侍道明身着旋子彩画袈裟,衣纹褶皱层次分明,色彩虽已斑驳,却仍能看出当年的艳丽;右侧的闵公则穿着明代士人官服,头戴纱帽,面容温和,宛如一位刚从朝堂退下的文官。东西两侧,四大天王与鬼卒分列而立,最令人称奇的是西方广目天王像——不同于常见的手持小蛇,这里的天王右手紧握着龙头,龙鳞雕刻得细致入微,龙目圆睁,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束缚;一旁的鬼卒双手托着龙身,姿态恭敬,整个塑像组巧妙地将“风调雨顺”的祈愿融入其中,让威严的神祇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屏风背后藏着另一番天地,观音菩萨头戴宝冠,手结禅定印,面容安详,仿佛能抚平世间所有烦恼;周围的山水洞天悬塑更是精巧绝伦,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穿插其间,或腾云驾雾,或驻足观望,还有些不知名的民间故事人物隐在山石草木间,让人忍不住驻足细赏,试图从这些泥塑里读懂古人的想象力。殿内66平米的清代壁画是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东西两壁的十殿阎王图色彩浓烈,阎王的威严、小鬼的狰狞、罪人的惶恐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每一笔线条都充满张力;南壁的地府左三司与右三司壁画,人物排列整齐,神态各异,仿佛在演绎着地府的日常运作;北壁的观音普门品图则画风柔和,观音菩萨化身各异,或救苦救难,或普度众生,画面充满了慈悲与温暖。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元代建筑大雄宝殿,它与地藏殿同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的设计却比地藏殿多了几分庄重。资料记载,殿门正面曾悬挂大清同治九年的“大雄宝殿”匾,如今却不见踪影,只留下门框上的痕迹,让人不禁猜测这方匾额的去向,是遗失在了岁月里,还是被妥善收藏在某个角落?殿内的砖砌佛坛上,14尊塑像静静伫立,3尊大塑像为释迦三尊,中央的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座,面容慈悲,双手结印;左侧的文殊菩萨手持智慧剑,神情庄重;右侧的普贤菩萨骑着白象,姿态优雅,三尊塑像身后的火焰背光气势恢宏,将神祇的威严烘托得恰到好处。11尊小塑像穿插在释迦三尊左右,有的是侍者,手持法器,神态恭敬;有的是善才,天真烂漫;有的是龙女,娇俏可爱,这些小塑像虽体型不大,却个个生动鲜活,为肃穆的佛坛增添了几分灵动。除此之外,殿内还摆放着8尊从别处迁来的塑像,有关帝的威武,有龙王的庄严,不同风格的塑像在此汇聚,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大雄宝殿内78平米的清代壁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正壁的四大明王像气势磅礴,从左至右,军荼利明王怒目圆睁,降三世明王姿态威猛,大威德明王神情严肃,金刚夜叉明王手持法器,每一尊明王都充满了震慑力,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邪恶。东西两壁的84幅佛传壁画是壁画中的精华,每一幅都附有题记,内容却不止于佛教故事,还杂糅了道教传说与民间轶事。东壁壁画分为4层,每层10幅,共40幅,从释迦牟尼的诞生到修行,再到成佛,一幕幕画面连贯流畅;西壁壁画同为4层,每层11幅,共44幅,除了佛传故事,还加入了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民间传说元素,画风细腻,细节丰富,让人仿佛在翻阅一本立体的古代故事集。
走出殿宇,目光不自觉被檐下柱头上的装饰吸引——那便是晋北特有的龙王陶土面具。这些面具造型各异,有的龙首怒目圆睁,龙须飞扬;有的龙首神态温和,嘴角微扬,每一件都是匠心独运的艺术品。晋北地区干旱缺水,古人便将对雨水的渴望寄托在龙王身上,这些陶土面具便成了祈雨的象征,千百年来,它们静静地悬在柱头上,见证着当地人焚香祈雨的虔诚,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更有意思的是,在地藏殿、奶奶庙和马王庙的普拍坊上,还雕刻着姿势各异的小人,有的拱手作揖,有的盘腿而坐,有的手舞足蹈,这些小人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生活气息,是晋北民间艺术的生动体现。
站在三圣寺的庭院里,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青石板上的青苔,耳畔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座古寺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用建筑、塑像、壁画和陶土面具,讲述着北魏以来的历史变迁,诉说着晋北人民对信仰的坚守与对生活的热爱。那些精美的彩塑、生动的壁画、独特的龙王面具,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人与自然对话、与心灵沟通的见证。
只是,如今的三圣寺渐渐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里,知道它的人不多,前来探访的人更少。或许有人会问,这样一座小众寺庙,值得特意前往吗?答案或许藏在那些被岁月打磨的细节里——当你凝视地藏殿里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的巨龙,当你细赏大雄宝殿壁画里的佛道故事,当你触摸柱头上龙王陶土面具的纹路,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鲜活的历史,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那么,你心中是否也有一座被遗忘的古寺?你是否愿意踏上旅途,去探寻那些藏在深巷里的文化密码?或许,当你走进三圣寺的那一刻,你会明白,有些美好,值得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去遇见。#波仔聊古建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