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高山、胡杨、河流,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静谧油画。随着牧马人马鞭的几声脆响,百余匹骏马奔腾而下,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作为“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最后一站,昭苏的美深深打动了重庆日报记者颜安。
站在人群中,看着壮美的天马浴河场面,他不禁心潮澎湃。9月20日采访结束,颜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从昭苏去伊宁的车上,一篇2000多字的稿件喷薄而出。当天晚上,作品就在“新重庆”客户端推送。
“很震撼!以前从没想到马产业会延长出这样一条长长的产业链,说明昭苏县因地制宜,打好了特色牌、富民牌。”颜安说。
不仅是马产业,精河枸杞产业也给颜安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枸杞发展道路,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颜安说。
新疆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颜安看来,“大”意味着各地特点会各不相同,手上的“牌”不同,发展方式应该各有特点。这就更需要各个地方深入把握自己的资源禀赋,立足自身实际,量身定制发展方案,进一步打开思路、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早日实现“万马跃天山”的盛景。
对新疆产业发展充满兴趣的还有吉林日报记者张宇。枸杞、三文鱼、马产业都给张宇留下了深刻印象。
吉林一眼望三国,跟新疆具有相似的地缘优势。“新疆具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张宇说。
福建日报记者庄然对新疆三文鱼产业有着独到的认识。他说,三文鱼在福建属于高端消费,人们大多吃的是深海鱼,价格昂贵。而新疆三文鱼价格亲民,在东南沿海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我了解到,新疆三文鱼已经打开了东南沿海市场,为新疆产业发展感到高兴。”庄然说。
庄然感受到了新疆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他说:“向西开放,新疆是必经之路。随着政策越来越到位,新疆必定成为亚欧大陆的经济枢纽。”
40年前看深圳,40年后看新疆。对这句话,深圳特区报罗湖记者站站长赵新明深信不疑。“新疆发展的时与势,与深圳发展之初很相似。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抓紧投资新疆。新疆机遇不仅属于新疆,更属于全国人民,甚至属于全世界。”他说。
这次采访,他还有另一重任务,“身边有不少企业家朋友,他们都想投资新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希望这次采访能为他们带去有用的信息,为他们架起投资的桥梁。”赵新明说。
发展成果最终还是要惠及人民。对此,张宇有着直观感受。“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人们的笑脸。这就是幸福生活的直接体现。”他说。
9月20日晚,全国各省级媒体记者体验了伊宁市六星街的繁华。六条大街向六个方向伸展开去,似乎寓意着新疆正敞开怀抱,喜迎天下宾朋。大街上,灯光闪烁,琴声悠扬,人头攒动,令人流连忘返。
几天的行程,让记者们收获满满。河南日报记者孔昊心潮澎湃,他创作了一首歌表达着此行的感受:“八卦城八卦阵,天山脚下开门迎春风;绿洲环抱特克斯河奔,七十载辉煌你我见证;民族多心连心,也像奶茶话真情;丝路向前齐奋进,新疆召唤你来听……”(王永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