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烟火
▓ 吴晓平
2025年9月22日《现代快报》
大别山避暑地方甚多,上月才下天堂寨,本月又上鹞落坪。这里平均海拔1000多,比天堂寨高出不少,自然也更加凉快。
民宿刚住下,就感觉这里与去过的民宿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一时三刻也说不上来。窗下就是山泉,枕着溪流入眠,一夜水声潺潺,荡涤心扉。清早出门,天还未亮透,街上已是人影幢幢,跑步和晨练的老人已然出门。沿街全是民宿,商铺接踵,小摊插缝,炸油条麻团的大锅当街而立,延伸到街面上的几张小桌,坐满了吃豆腐脑喝绿豆粥的食客。
山腰一阵云雾飘上来,朦朦胧胧,恍惚间,你不知自己是身处大别山,还是置身南京三七八巷。恍然意识到这里不一样在哪儿了:这里太像繁华的街市,商业气息浓郁,有点类似庐山的天街,似曾相识;说它像庐山吧,又似是而非,因为庐山天街上有更多豪华的宾馆大楼,从民国建筑到现代风格,而这里全是杂乱无章的民间建筑,更像新兴的乡间集镇。只是移步换景,四面山头环抱,云遮雾绕,好像时刻提醒你,这里既非市井,也不是普通乡间集镇,而是雄踞山顶的天上人间。
和全国大多数民宿一样,这里价格便宜,连吃带住,百元一天,工薪阶层完全消费得起。各家饭菜都很丰盛,早市之所以热闹,还是因为有人习惯了街边烟火,靠着炉子吃热乎乎的豆腐脑、酥脆的油条。吃完了,嘴一抹,再带上几个热腾腾麻团或油条,给民宿早餐添个嘴香。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上海的、湖北的……好像南京游客居多,从他们的方言俚语里就听出。
许多游客都是老客,年年来。南京火炉太热了,根本呆不住!他们拉住我手韶叨,反正现在退休了,只要小炮子不来麻烦,我们就年年上山避暑。除了老头儿老太,也有年轻的。有一对中年夫妻,白衣白裤,潇洒地并肩推着一个婴儿车。走近一看,车里睡的不是娃娃,是只小狗,居然穿衣戴帽,打扮成一副乖宝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中年夫妻也是南京人,说他们年年来这里,每次一住都是两三个月,还非要热情地拉我去参观他们的民宿,说是比我们还好,还便宜。随他们走到街对过,这家果然装潢高档些,两张席梦思,一扇落地窗,窗外如同天然山水画。上楼时,女子小心将狗娃抱手上,一步都舍不得让它走,还不时噘起嘴亲它。看她那副怜爱神情,我很想问问,你们自己的娃娃呢?话到嘴边,猛然想起许多忌讳,赶紧刹住——毕竟,我们还不熟。人人都有隐私。
鹞落坪身处大别山腹地,山高林密,负氧离子平均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米1万至2万个,空气质量极高。每天清晨,一帮大妈在街心广场翩翩起舞;旁边公园里,一个谢顶老人吊嗓,翻来覆去总是那段《天仙配》,一声声娘子,喊得凄怆!
吃过早饭,腿脚好的老人可以逛逛周边景点,从2000年前的楚长城,到红28军军政旧址纪念馆……还有牛草山、十里画廊峡谷等天然景观。常年老客不远行,就在周边消食散步,然后聚一起甩扑克、打麻将,反正顿顿都吃现成的,无须你去买菜做饭了。午后吃饱睡足,继续掼蛋,或者聊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诗里的神仙日子,在这里已然实现。乡村旅游带火了农村经济,新兴的农村经济又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每至黄昏,都有山民从大山深处带来各种山货,瓜果李枣,石斛山药。聪明的年轻人,一边卖货,一边还打开直播,边说边唱,有模有样。我悄悄问那漂亮的女主播,这套方法跟谁学的?“跟谁学?”小女娃一扭头,满口皖音普通话,“还不是去年跟你们城里人学的!线上线下一起卖,怎么样,弄两斤家去尝尝!”
民宿老板吹起长哨,开晚饭了,游客像鸡鸭归巢,纷纷各返各家。终年不断的溪水里,一群少年举着水枪还在追逐嬉戏,水花飞溅,喊声喧天。爷爷奶奶站在长满青苔的石桥上,一遍遍呼喊,说疯一天还不够,吃晚饭还不晓得上来。大山渐渐黑了上来,逶迤长街上,迢递亮起灯,饭菜香气弥漫,锅碗瓢勺叮当,各家院前唱歌的,跳广场舞的,还有掼蛋争吵的,此起彼伏。蜿蜒的街市,像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忽隐忽现盘旋在崇山峻岭中。
街心广场上,有几组红军塑像,吹号举枪——红25军这群娃娃军平均年龄只有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八岁。可就是这群娃娃,南征北战,走出许多共和国的将军!站在塑像前沉思,想象当年他们衣衫褴褛从这儿出发,像一只只雏鹰飞出战火硝烟的大山,如今百岁再回鹞落坪,看这满山幸福祥和的天上烟火,一定很欣慰吧……
吴晓平,资深媒体人,南京电视台方言节目《听我韶韶》原主持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