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三面环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多雨、植被茂密,冬季虽寒冷但室内温暖,独特的气候和地域特点为多种虫子提供了生存环境。了解这些常见“隐形邻居”的习性,做好防范与应急处理,才能更安心地享受海滨生活。
一、威海需重点防范的3类虫子
1. 隐翅虫:“飞行的硫酸”,夏季高频出没
隐翅虫体型细长(约0.6-0.8厘米),通体黑色,翅膀透明,常栖息在威海的公园草丛、树林及沿海绿化带中。它本身无毒,但体液含强酸性物质,一旦被拍死在皮肤上,会引发“隐翅虫皮炎”,出现红肿、水疱、灼烧痛感,且恢复后易留色素沉着。
2. 蜱虫:“潜伏的吸血鬼”,偏爱草地与山林
蜱虫多隐藏在威海的昆嵛山、里口山等山林区域,以及城郊草地、灌木丛中,春秋季活动最频繁。它会趴在植物上“守株待兔”,接触人体后迅速叮咬皮肤并嵌入肉中,吸食血液的同时可能传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叮咬处常出现红色斑疹,严重时会引发全身不适。
3. 蚊子:“海滨的嗡嗡扰”,潮湿处密集
威海沿海区域湿度大,夏季的海边滩涂、积水洼、居民区绿化带是蚊子的主要滋生地。当地常见的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不仅会造成叮咬瘙痒,还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尤其在傍晚和夜间,海边散步或户外纳凉时,蚊子叮咬风险显著升高。
二、针对性防范措施:从“避”到“护”,减少接触
1. 户外防护:穿对衣物+带好装备
- 前往草丛、山林、海边绿化带时,穿长袖衬衫、长裤,裤脚扎紧或塞进袜子,避免皮肤暴露;
- 随身携带含避蚊胺(DEET) 或派卡瑞丁的驱蚊液,提前在衣物和裸露皮肤喷洒,每2-3小时补喷一次;
- 避免在清晨、傍晚(隐翅虫、蚊子活跃时段)长时间停留于植被茂密区域,如需停留,可携带便携驱蚊灯。
2. 居家防护:阻断入口+清理环境
- 夏季夜间关好门窗,安装纱窗,避免隐翅虫、蚊子飞入;若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切勿拍打,轻轻吹走或用纸巾挑离;
- 定期清理阳台、窗台的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容器),破坏蚊子滋生环境;
- 家中可使用电蚊拍、驱蚊香薰(选择成分安全的植物精油款),避免长期使用杀虫剂,减少对海滨生态的影响。
三、紧急救治措施:不同虫子叮咬,处理方式有差异
1. 隐翅虫皮炎:先冲洗,再护理
- 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冲洗叮咬处(中和酸性体液),持续冲洗5-10分钟;
- 若出现水疱,不要挑破,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 若症状严重(大面积红肿、发热),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2. 蜱虫叮咬:科学拔除,忌硬拔
- 准备细镊子、碘伏,用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避免夹断虫体),缓慢垂直向上拔出,全程不要旋转或用力拉扯;
- 拔出后用碘伏消毒叮咬处和双手,若虫体残留皮肤内,切勿自行挖取,需立即就医由医生取出;
- 后续观察1-2周,若出现发热、头痛、叮咬处斑疹扩大,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3. 蚊子叮咬:止痒为主,警惕异常
- 轻度瘙痒可涂抹薄荷膏、风油精,避免抓挠引发感染;
- 若被叮咬后出现大面积红肿、呼吸困难、头晕等过敏反应,立即就医;
- 若夏季出现持续发热、肌肉酸痛,需及时排查是否为蚊子传播疾病,尽早治疗。
这些看似不起眼实际很危险的虫子防护,核心在于“了解习性+提前预防”。掌握这些知识,无论是漫步海边、登山踏青,还是居家休息,都能有效降低风险,更安心地拥抱这座海滨城市的美好。
作者:周广德 副主任医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