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话山西。
山西是个好地方。左手一指,这里有700余座C类以上煤矿,有肥沃丰富的应用场景;右手一指,这里还有扎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可以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关键是,数智化能力正像山西人喜欢的“碳水食物”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地下数智看矿山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其实应该补上后半句,“地下数智看矿山”。山西是煤矿产业高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应用场景,尤其是需要转型的应用场景,因此也成就了山西“智能矿山”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寺河煤矿是山西省内首批智能化标杆矿井之一。早在2022年,寺河煤矿就与华为合作,将井下网络从“绿皮车时代”一步推向“高铁时代”。相比传统的1Gbps和10Gbps网络,寺河煤矿井下骨干环网带宽一跃达到50Gbps。更超前的是,该矿山融合IP工业网,可统一承载Wi-Fi 6,视频摄像头,低时延远程控制等诸多业务。
但这只是开始。
此后寺河煤矿与华为的合作,就像一碗缓缓发酵的陈醋,越品越绵柔醇厚。其中最有代表的项目,就是“数字孪生三维地质分析平台”。在此之前,煤矿的地质、测量、采掘等数据,分散在各个部室,这导致无法及时规避未知地质风险(如断层、导水裂隙带等),无法精准预判瓦斯突出、顶板事故等重大安全风险。
“数字孪生三维地质分析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并通过3D建模,将整个矿山变成一个可旋转、缩放的3D模型。只要鼠标一点,岩层、巷道、采面的信息就可即时呈现。而且系统还能自动识别,并超前预警前方断层、瓦斯富集区、突水威胁等地质异常风险。
是否看出了不同?
三年前的“融合IP工业网”,关键词还是“Wi-Fi 6”“低时延”“50Gbps带宽”等技术语言,现在的“数字孪生三维地质分析平台”,关键词已经变成“断层”“瓦斯富集区”“突水威胁”的业务语言。
或者说,此时“智能矿山”的建设思路,已经跳出了传统信息化的构建模式。数字技术不再仅是业务系统“支撑”。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业务应用的一部分,数字技术与业务应用已经完成了深度“融合”,而从“支撑”到“融合”,就是数智化转型的典型标志。
从山西走出的“军团模式”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一条主线。
1994年,华为正式在山西设立办事处;2021年,华为在山西成立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同年,华为煤矿军团成立。
正所谓“30万大军出太行”,华为的“军团模式”就是始于山西,甚至也可以说,华为对数字技术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的探索,也是始于山西。其中,此思路孵化出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就是“矿鸿”操作系统。
在此之前,井下作业就像“联合国开会”。不同厂家,甚至不同国家的运矿设备,说着各自的方言:皮带运输机、破碎机组、给料机等设备众多无法直接交流,甲厂家皮带的转速数据,传不到乙厂家的控制系统,丙厂家故障预警和丁厂家调度系统也不兼容。
“矿鸿”操作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可将不同设备的“方言”,转化为所有设备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让设备实时对话。例如,当皮带运输机检测到矿石量减少,就会自动给上游的铁板给料机发送“减速”信号;破碎机组的轴承温度刚超过阈值,“矿鸿”就会同步给调度系统发预警,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启动降温预案。
正是凭借上述能力,“矿鸿”已成为国内工业领域生态最成熟的OS。目前,其已完成580款设备认证,接入150家装备厂家。例如,华为中国行2025·山西新质生产力大会期间,际安电气正式签约,成为矿鸿操作系统供应商(OSV)生态成员,这将进一步丰富矿鸿生态在工业安全检测领域的技术储备,推动智能矿山标准化建设。
参考架构就是最佳实践
是不是感觉已经超出预期?
其实,“矿鸿”操作系统只是华为数字化能力的冰山一角。2023,华为正式发布“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据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郁赛华介绍,该架构分为五层,包括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底座、智能平台和AI模型。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CMO 郁赛华
其中,“智能感知”就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大门。它通过光纤感知、机器视觉、雷达等感知能力,可完成对生产数据和工作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之前提到的“矿鸿”操作系统,也属于“智能感知”,其可以统一设备间的语言。
“智能感知”之上是“智能联接”。“智能联接”可理解为网络联接,有时候它要坐镇智算中心,调动万卡集群;有时候它又要走向场景,实现云端协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超高带宽、智能无损的网络,才能承载海量数据。
“智能联接”之上则是“智能底座”。华为希望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构建开放的生态,并提供充足的算力和易用的工具。以山西为例,2019年,山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目前,该中心已适配了103家企业,颁发证书141个,吸纳6家联盟成员,培育了1184名鲲鹏人才。
同时,精英数智、百信信息、上海山源(山西分公司)等,均是华为部件合作伙伴。尤其是百信信息,作为华为“鲲鹏+昇腾”双引擎合作伙伴,其落地鲲鹏整机产线,还成为全国首家具备384超节点集群供应能力的华为合作伙伴。这带动了多家上下游持续创新产业链企业在晋发展,为世界提供了第二种算力选择。
“智能底座”之上是“智能平台”和“AI大模型”。其中,“智能平台”提供软件开发、数据治理、数字内容开发、模型开发等能力;“AI大模型”则包括基础模型、行业模型、场景模型。以华为盘古矿山大模型为例,其是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AI大模型,以覆盖采煤、掘进、主运等领域的诸多应用场景。
数智化的“山西答卷”
正是以此“行业智能化参考架构”,并辅以华为提出的“三层五阶八步”数智化转型落地方法论。数智化能力正像山西人喜欢的“碳水食物”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纵深下沉至千万政企客户。
华为山西政企业务部总经理 帅军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项目,就是长治市的“数字政府”建设。据华为山西政企业务部总经理帅军超介绍,华为联合财通智能,以及众多合作伙伴,基于市政务云、昇腾算力底座、DeepSeek大模型,快速在长治市部署了智能问答系统、数字人交互终端和AI综窗服务专区,推动了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线上办”、从“人工审”向“智能批”的转型,为全省政务服务智能化升级提供示范样板。
而就此总结,从政务智能化样板点的打造,到矿鸿生态的规模化复制;从应用场景实践,到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从数字技术“支撑”业务系统,到数字技术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山西的数智化不追求宏大的叙事,他们只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而每一个脚印又都凝聚着开拓者的智慧与勇气。
文章来源:张戈BP
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链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