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为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几分诗意。在这条千年古巷的青石板路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快闪温情上演,朗诵爱好者们化身“文化使者”,分散于街角巷陌,以声为笔、以情为墨,将邯郸三千年的历史文脉化作流动的诗篇,悄然点亮了古道的夜晚。
此次活动由邯郸市民政局、邯郸市朗诵演讲艺术协会组织。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固定的座次,朗诵者们悄然融入夜游的市民与游客之中。9月21日晚7时,清亮的童声从赵王阁下悠然传来——李青岩、刘沛喆两位小朋友吟诵的“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瞬间吸引了撑伞漫步的人群驻足。淅沥的雨声成了最自然的配乐,魏莹、李琨演绎的《家在邯郸》的朗诵声在人群中传递;模特们身着旗袍演绎《漫步邯郸道》,优雅风姿与古街夜景相映成趣。全国金话筒获得者刘云的朗诵《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更是将邯郸从战国风云中的赵都盛景到当代都市的活力新生娓娓道来。当岭南小学8名学生用清脆童声演绎《诗意邯郸》时,李白“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的诗句与现代邯郸的城市风貌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少年张悦轩朗诵的《木兰辞》铿锵有力,“万里赴戎机”的壮阔从稚嫩嗓音中迸发,展现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胡服骑射”的革新精神、“完璧归赵”的智慧胆识……《成语之都的礼赞》诗篇,将1584条邯郸成语典故浓缩成激昂的韵律,通过朗诵者们的深情演绎,让刻在典籍里的文字在古街的青石板上“活”了过来。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八女投江》则成为现场的情感高潮,田凤英等八位演员重现1938年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勇抉择,当“我们的身后是祖国”的呐喊穿透雨幕时,不少观众悄悄抹了抹眼角,伞沿下的沉默里满是敬意。
“这种形式太好了!不像看演出,更像是一次文化的偶遇。”陪同外地朋友游玩的王女士笑着说,“我本来想带朋友逛逛古巷、讲讲成语故事,没想到遇上这么精彩的快闪。”
一段不期而至的插曲,又为这场雨夜相聚添了份温暖的惊喜。一位游览邯郸道的外国友人被现场的诗意氛围深深感染,他主动加入,用不算流利却格外认真的中文即兴献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深情而熟悉的旋律穿透雨丝,瞬间引发了全场的共鸣。在场的人们从惊讶转为会心的微笑,成为一场生动温馨的文化交流场景。
快闪临近尾声,《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悄然漫开。秋雨微凉,但这场诗意快闪留下的暖流,却在千年古道上久久不散。它不仅让邯郸道的历史底蕴有了可听、可感的温度,更证明了真挚的文化与情感能够超越语言——这里不只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长廊,更是让世界友人相遇、让心灵共鸣的开放空间。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郝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