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客们畅享上海旅游节,去往城市地标Citywalk,他们在几乎每个重点文旅商圈都可以找到一家浦发银行的“游客驿站”,比如南京西路商圈的大光明支行、中山公园商圈的水务大厦支行、豫园商圈的豫园支行、北外滩商圈的瑞虹路支行等。
在这里,不仅可以歇个脚、充个电、喝口水,同时“游客驿站”也是上海风景线的一部分,是游客们感受海派文化的窗口,是本地居民融入社区生活的桥梁。
城市的风景线:跟着Citywalk地图,打卡“游客驿站”
浦发银行水务大厦支行毗邻上海局机关旧址,在浓郁的海派气息里,浸润着愚园路的文化和风骨。据支行负责人介绍,该支行已形成完整的客群特色服务体系,以“亲子客群”为例,小朋友们在支行的组织下走进愚园路上诸多爱国科学家故居,听钱学森、吴自良等名人故事,激发学习热情;作为“小小银行体验官”,从银行博物馆走访到浦发银行总行,最后回到水务大厦支行,一路了解银行的起源、货币的诞生,感受近代上海的金融魅力,最后落脚到现代金融的数智化发展。
浦发银行世博支行接壤中华艺术宫,毗邻梅奔中心,位于滨江步道沿线,艺术氛围浓郁,往来游客众多,网点由此形成了“艺术会客厅”的鲜明特色。就在前不久,浦发信用卡携手“霸王茶姬”打造“快闪”活动,就选择了世博支行作为落地网点之一。当天,在“艺术会客厅”里,不仅有“快闪”、“1元购”茶饮的消费福利、还邀请了专业乐团进行弦乐四重奏,引来游客们打卡热潮,达成“线上爆点+线下引流”的双向赋能。
在浦发,这样深度融入城市文旅和市民生活的特色网点不胜枚举——
第一营业部匠心推出“外滩12号拉花咖啡”,将外滩百年建筑元素巧妙融入海派咖啡文化;
瑞虹路支行携手和平书院,试点在银行网点内设立借还书机,举办读书沙龙;
大光明支行与周边商圈、剧场、博物馆联动,邀客户参加专属的艺术鉴赏、VIP观影、理财沙龙等活动;
张江科技支行设立沪上首家“宠物友好”金融服务网点,配备宠物休息区与便民设施,从此“毛孩子”也能陪着主人进银行,提升城市文旅的包容性与友好度……
当金融服务融入城市风景,网点以人为本洞察游客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深度理解和融入所在区域,以各自禀赋拓展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场景。
金融的担当:赋能文旅,让生活更美好
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slogan“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载体,真正让百姓生活美好的是城市里的千行百业,而金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年一度的上海旅游节则把这一“美好生活”具象化了。在上海旅游节“以节兴市、以节惠民”宗旨引领下,上海市文旅局《第36届上海旅游节活动发布》提出,要通过政企联动、区域协同、业态融合等方式,推出“真金白银”的优惠举措与“资源融合”的产品升级。
作为根植上海的金融旗舰,浦发银行主动融入城市文旅发展大局,积极探索文旅金融服务新路径,以金融之力助推消费复苏;作为一家有温度的金融机构,浦发银行厚植“金融为民”情怀,以服务旅游节为契机,整合金融资源,助力游客和市民的美好生活。
在浦东、虹桥双机场航站楼内,浦发银行专属服务网点打造了“入境即享”金融服务通道,为境外来华人士提供“落地即办”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水平。浦发银行也是唯一入驻上海两大机场航站楼的金融机构。
从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来看,“旅行通卡”便捷支付产品可为境外游客即时绑定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等主流支付平台,有效解决境外人士境内小额高频支付难题;多币种外币兑换与绿色通道服务,支持21个主要币种外币现钞兑换,满足小额现金使用需求;创新“通信+金融”融合服务,联合上海移动推出“一站式租机支付解决方案”,境外游客抵沪后可同步办理本地通信卡、开立支付账户、绑定移动支付,满足外籍人士“境内账户+境内支付”的资金闭环需求。
在以金融禀赋推进“文旅惠民”、激发消费活力方面,浦发银行推出“申城嗨购节”主题系列活动,联合沪上知名老字号及龙头企业,通过消费满减、专属优惠等形式,惠及广大市民与游客。线下,以特色网点“游客驿站”等资源与周边商圈及老字号企业形成“生态圈”;线上,则依托“浦惠来了”App与“浦发银行”App双平台协同运营,多重流量入口实现信息精准触达,优惠权益便捷领取,在提升用户体验度与参与感的同时,助力促消费、扩内需。
网点的生命力:金融服务融入客户高频需求
曾几何时,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下,银行网点陷入了功能性尴尬的困境。而在浦发银行上海分行首批试点的22家特色网点、15个“游客驿站”中,彰显出网点别样的生命力。
其一,银行网点的功能从单一金融服务拓展至政务、文旅、社交、学习等“强线下体验”的综合赋能。网点特色功能与网点客群、社区居民、游客的需求紧密吻合。以水务大厦支行为例,服务亲子客群的“银行体验官”系列活动在暑期连办三场、场场爆满,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赋能可见一斑。服务白领客群方面,该支行探索承接时下火热的社区“日校/夜校”,与长宁区图书馆合作网点内微型图书馆,丰富周边白领客群的“午间一小时”,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组成部分。
其二,特色网点切中客户的高频需求,与低频的金融需求有机结合。特色支行所辐射的社交、学习、文旅、购物等高频需求,形成流量入口,水到渠成地嵌入金融服务。例如,网点微型图书馆借阅服务中,银行账户与图书借阅账户巧妙整合;“艺术会客厅”承接的快闪活动中,“1元购”优惠的载体是浦发信用卡;在“宠物友好”特色支行,爱宠人士的画像更为精确,从而也成为了宠物定制银行卡面的潜在客群。
其三,在特色网点和“游客驿站”背后,“商圈生态+合作伙伴生态+银行内部生态”多方赋能。例如,结合周边黄金特色商户开展促销活动,正是网点合作了“商圈生态”。和区域图书馆合作系统设置书架和借阅服务,和社区合作白领“日校/夜校”,和属地派出所合作银发客群的金融反诈普及,则是深度开发了“合作伙伴生态”。信用卡联合商家“快闪”活动,则是内部生态打通、多部门资源联动的生动样本。
创新探索“金融+文旅”服务新路径,是一家银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辅相成。以上海旅游节为契机,浦发银行完成了对特色网点的一次练兵。这支金融之笔,绘就了文旅之美,也增色了百姓美好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