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上午快9点,粤东南澳岛饶平海湾边上,61岁的张朝阳换好泳衣,热身完就直接扎进海里了。
他要横渡这片海,全程8.69公里,最后用了5个多小时才到对岸。
这年纪能完成这事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61岁横渡8公里:这哪是游海,分明是跟自己较劲
一开始游的时候,张朝阳节奏还挺稳,划水、呼吸都没乱。
可到了深水区就麻烦了,一是洋流有点急,速度差不多每小时3公里,稍微慢一点就容易被带偏方向,二是水下有好多蚝区,全是绳子和锋利的贝壳,刮到皮肤就麻烦了。
无奈之下,他还上船躲了会儿,观察清楚了才又下去。
后来他说,单独洋流或者单独蚝区都不算啥,俩放一块儿就特别危险。
等他到了对岸长溪湾沙滩,浑身都湿透了,嘴唇也发紫,但眼睛里那股亮劲儿特别明显,他还夸那片海水干净、空气好。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他直接跑到汕头美食街吃生蚝,店家说这生蚝就来自他前一天游过的蚝区。
他一边吃蚝烙一边开玩笑,说这是“复仇”,逗得周围人都乐了,其实为了这次横渡,他提前练了俩月。
一开始是每天游2公里,隔天跑5公里,到后面直接加到每天跑6公里、游2公里。
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未必能坚持这样的强度,更别说61岁的人了。
他说人活着就得折腾,运动和自律是身体健康的基础,焦虑的时候动一动,就能找回点活力。
我觉得这话挺实在,现在人压力大,很多时候就是缺了点这样的自律,把运动当任务,自然坚持不下来。
从中国首富到被赶超:互联网圈的起起落落,他全尝过
这人不光现在能折腾,早年间在互联网圈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1995年的时候,31岁的张朝阳刚拿了美国MIT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一回国就搞了个叫“爱特信”的网站,做分类搜索。
没几年,他把网站改名叫“搜狐”,1998年那时候,现在好多互联网大公司要么刚起步,要么还没影呢。
2000年,他带着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2008年更厉害,搜狐成了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那会儿5分钟就有300万人访问,1小时访问量破亿,在全球互联网圈都受关注。
那一年他身家67亿,成了中国首富,本来想他可能就一直顺下去了,但后来他说那时候有点腻了,觉得这些年熬得慌,甚至想退休,还说钱多不一定幸福,自己那么有钱却挺痛苦。
之后他就把公司交给高管管,自己到处玩,看书、听音乐、蹦迪、登山,还在三亚有艘叫“Sunset”的游艇,自创了个“查尔斯狐步舞”。
饮食上也开始养生,很少吃肉,夏天不喝冰水,可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了,等他再回头看,新浪转了资讯,网易靠游戏站稳了,百度、腾讯、阿里也起来了。
2010年搜狐媒体大厦建起来,可那会儿腾讯、百度市值都破300亿美元了,搜狐才26.7亿美元。
他后来也想把搜狐拉回来,搞视频、游戏、微博,还亲自抓微博,结果“微博大战”打完,就剩新浪微博活跃了,搜狐微博2014年就打不开了。
压力大到他2012年还闭关了一年半,等他出来,微信成了国民APP,搜狐想收购今日头条被拒绝,视频又被BAT挤着,游戏也转型难。
2021年他把搜狗卖给腾讯,拿了11.8亿美元改善现金流,说以后不追求规模,要看重盈利。
这种从巅峰掉下来再想爬回去的滋味,怕是没几个人能真正体会。
当起物理老师:从追市值到讲公式,他找着人生新意思了
卖掉搜狗那年,他带队去爬青海岗什卡雪山,爬山的时候有人聊太空新闻,他突然来了兴致,拿纸板就算起卫星轨道了。
后来他说那时候才发现自己物理底子还在,就想能不能开个课讲物理。
2021年11月5日,《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次直播,一开始直播间就几千人,大多是好奇来看的。
他讲力学、牛顿第二定律这些内容,网友说像回到中学课堂,还调侃他是“被互联网耽误的物理老师”,说别的老板在开会,他在算微分方程。
这课一讲就没停过,每周五、周日中午12点准时播,到2025年都播了400多期了。
他还请过华裔物理学家徐一鸿聊量子力学,请美国学者库姆伦·瓦法谈弦理论,甚至穿40年代西装戴礼帽致敬奥本海默。
偶尔还找周鸿祎、俞敏洪聊天,聊创业、聊人生,说人得留下痕迹、创造价值,年长的要折腾,年轻人更要折腾。
有人问他觉得自己成功吗,他说曾经风光,现在有点落寞,但找着人生意义了。
我觉得这话挺戳人的,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名逐利,却没想过自己到底要啥。
张朝阳以前追市值、追财富,后来落寞了,反而通过讲物理课找到了新方向,这种转变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其实看张朝阳这一辈子,44岁当首富,61岁横渡海峡,中间起起落落,最后还能找到新的人生意义。
他的“折腾”不是瞎忙活,而是不管在哪个阶段,都没停下找自己价值的脚步。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一定非要像他那样当首富、横渡海峡,但这种不躺平、愿意折腾的劲儿,其实挺值得学的。
毕竟人生嘛,不就是在折腾里慢慢活明白的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