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长春因一场蓝天盛会沸腾。
9月19日至23日,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圆满举行,以“硬核科技+激情文旅+暖心服务”的三重魅力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99.6万人次共赴“蓝天之约”。
从航空展现场的震撼场景到长春文旅的顶级浪漫,再到城市角落的温暖细节,长春用“顶级诚意”接住“泼天流量”,将航空展从阶段性盛会升华为“永不落幕的城市名片”。
观展热潮
万人共赏“中国力量”
本届航空展带来观展热潮:19日到23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预计航班量1615架次,旅客吞吐量25.5万人次;长春站和长春西站预计发送旅客43万人次,到达旅客44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17.5万人次,21日高峰日达23万人次。
航空展现场:本届长春航空展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99.6万人次赴“蓝天之约”,超过2023年的65.7万人次的数量。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涌入235.8万平方米的超大展区,只为一睹我国航空工业的巅峰成就。
来自江苏的杨女士一家四口在装备静态展示区驻足良久,10岁儿子李昭睿指着歼-20模型兴奋地说:“太帅了!我以后要当飞行员!”74岁的陈女士则感慨:“看到飞行表演和武器装备,我感受到祖国如今的强大。”
更令人动容的是,观众中既有白发苍苍的退役老兵,也有举着国旗的孩童,既有扛着专业设备的航空爱好者,也有举着自拍杆的普通游客。当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驾驭战机划破长空,当2025架无人机在文化广场夜空“逐梦苍穹”,现场观众自发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歌声如潮水般激情澎湃,成为最动人的“全民交响曲”。
展览升级
从“规模扩容”到“内涵跃升”
本届航空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展场总面积较上届翻倍,达到235.8万平方米,相当于330个标准足球场。构建了飞行表演区、静态展览区、综合保障区三区联动,空军馆、军工央企馆、吉林馆、无人智能装备馆、低空经济馆、科普研学馆六馆辉映的展陈格局。
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筑面积3.65万平方米的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作为永久展馆将常态化运营,打造“永不落幕的航空展”。航空展现场,“逐梦星海·启智未来”科普研学馆、“航空强国”主题展厅等五大功能区,15组科普体验项目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航空科技魅力。
在长光卫星“吉林一号”星座模型前,观众可清晰地看到由117颗在轨卫星组成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网如何服务农业估产、城市交通管理;长光博翔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吸引专业观众驻足研究;中国航发带来的多型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则以精密构造诉说着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航空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人生的激励与启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应用研究室主任陈宝刚坦言:“看到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证明了自主创新之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长春航空展的成功举办,激励着科研工作者科技报国决心。”
同时,长春航空展也让吉林大学教授、吉林省智能感知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封晔大开眼界,他表示,“我会将这次观展的思考带到科研一线,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为科技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作为中国航空人才的摇篮,如今正培育着新一代航空科技人才。长春正锚定航空航天产业新机遇,制定《长春市航空航天及应用产业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培育引进一批航空装备制造、航空服务、低空经济、文旅文创企业,释放产业集群效应。
随着航空展影响力扩大、相关企业项目落位、文旅内容丰富,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将成为新的增长极和新质生产力集聚区。
蓝天公园
航空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作为航空展核心配套的蓝天公园,9月6日开园即成“城市会客厅”。在长春航空展期间园内19组品牌餐车与140个特色摊位组成的“飞鸟市集”汇聚了各地特色美食、非遗手作、航空主题文创,迅速成为了广大市民游客的“心头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春航空展期间同步举行的长春航空展文旅嘉年华上,千万级粉丝著名和声天团“黑鸭子”组合和治愈系街头歌者罗小罗亮相长春文旅街头音乐会,让蓝天公园成为了音乐的海洋,中央歌剧院专场演唱会、长影乐团音乐会以及由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和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献上的民族风情专场演出,更是为市民游客送上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此外,长春航空展期间,蓝天公园内还有潮民乐团送上流行金曲,西游众仙NPC与游客互动……儿童在草坪上追逐时,头顶战机呼啸而过,这种“天上战鹰翱翔、地上烟火升腾”的立体场景,被游客称为“全国独一家的全家欢派对”。
全城联动
城市街巷的嘉年华
本届航空展突破展馆边界,将“嘉年华”理念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新民大街化身“航空主题街区”,沿街布置百年航空史主题展览、互动拍照装置及AR体验区,游客可扫码“驾驶”虚拟战机穿越长春地标。全城景区景点也同步开启了特色活动,净月潭推出“Evtol观光项目首飞”,结合森林徒步、星空露营与航空科普,打造“山野间的航空课”;长影世纪城则将经典影片与航空元素结合,推出“航空狂欢季”活动,吸引亲子家庭打卡。在肆季南河岸线公园,航空主题光影水幕秀与航模大赛同步进行,游客可参与模拟飞行体验、无人机操控课程,甚至亲手组装航模。
全市文博场馆及公共文化场所同步开展航空主题讲座、科普实验及艺术展览,形成“展馆+街区+景区”的全域文旅网络。
明星效应与跨界联动
嘉年华的“流量密码”
孙楠、董宇辉等明星的跨界参与,为“城市嘉年华”注入强劲动力。孙楠在航空展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次参加航空展就被震撼,长春的航空文化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中央歌剧院十余位歌唱家则在蓝天公园带来“空中交响曲”专场音乐会,当《红旗飘飘》的全场大合唱响起时,音乐家和游客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成为“嘉年华”最动人的瞬间。正如中央歌剧院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秦侃坦言,“飞行表演让人心灵震撼,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由衷希望能把这份快乐和幸福带给观众。”
研学活动同样成为“嘉年华”的重要拼图。孩子们在“歼-20”模型前认真记录笔记,老人们在退役战机旁讲述峥嵘岁月。正如吉鹿研学总经理张竞慧所说,“长春航空展不只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我们要让每一位来宾感受到,长春不仅有空天梦想,更有接地气的温度。”
消费链升级
从“观展”到“深度体验”的闭环
为将“航空热”转化为消费链跃升,长春推出全域文旅产品串联特色体验,精心打造三大主题线路:历史文化之旅串联新民大街、人民广场等,让游客感悟城市历史与航空城底蕴;产业文化之旅串联航空航天研学场馆,助力游客体验航空产业新质科技;生态文化之旅串联生态景区,展现长春生态之美。此外,还联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城市推出跨城联动游,并设计“空军四剑客”战斗机仿真模型、航空展纪念徽章等23类869款文创产品,在航空展现场及全市销售。
为服务保障游客舒心,航空展期间在机场、火车站、航空展现场设立文旅服务驿站,精心制作的《2025年长春航空展文旅畅玩手册》,汇总“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在机场、酒店、驿站投放并线上同步发布;组织志愿者在交通、住宿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治理,维护游客权益。
在长春游玩后,游客崔仁瀚激动地表示:“现场的保障太到位了!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来长春。”
城市温度
从“保障到位”到“暖心细节”
本届航空展以“规模最大、内容最多、体验最新”之姿,把“航展为民、航展惠民”的理念融入每一处细节,为海内外游客打造一场兼具硬核科技与人文温度的嘉年华。
从交通保障的“立体织网”到安检验票的“效率革命”,从基础服务的“细节提质”到文旅联动的“全城狂欢”,长春各部门以“绣花功夫”做好服务保障,处处体现着长春“欢迎常来看看”的巧思:
交通运输部门:调配17条线路、480台公交车以及500台旅游大巴,1500台出租车作为储备力量,另储备应急保障公交车辆200台,出动各类保障人员9800人;
公安部门:每天部署警力2542名,现场全覆盖,及时化解处置风险点位;市场监督部门:80名服务保障人员,每日巡视巡查,确保明码标价、设备安全;
志愿服务:来自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财经学院等9所高校的1300余名志愿者为现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通信部门:700个增基站投入使用,保障数十万人同时流畅分享精彩瞬间;
安检部门:3个安检验票区同步运行,147台验票闸机、105台安检门、101台X光机投入使用,提升入场效率;
餐饮服务:3个大型餐厅、10个饮品服务点同步运营,每日可满足15万人饮水需求;
其他服务:1285个卫生间分布在展区各处,方便观众使用。
正如游客杨女士所言:“长春的秩序好、安排合理,东北人特别爽朗,下次航空展一定还来!”这种“顶级诚意”不仅体现在硬件保障,更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这场盛会让观展不再是简单的“看飞机”,而是一场沉浸式、全方位的航空文化体验,更是长春这座城市与市民、游客的同频共振。
从“盛会”到“常态”的跨越
正如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辉勇所言,长春航空展不仅是一场展现我国航空事业辉煌成就、点燃全民航空梦想的蓝天盛会,更是长春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消费的有利契机。在这场蓝天盛会中,长春不仅展现了航空强国的时代脉搏,也通过多维场景营造、沉浸式体验设计、全域联动机制,打造“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城市文化IP。
当战机的轰鸣声渐远,这种“航空+文化”的创新模式,正将“航空热”转化为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链条的全面跃升,让长春“航空城”的名片愈发闪亮。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图片摄影:王强、郗远辉、骆禹辰、实习记者 赵姗姗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