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岸媒体感知多彩贵州——黔西南‘加油文化’寻源活动”如期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十余家媒体三十多位代表走进花江峡谷大桥、贞丰双乳峰、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晴隆二十四道拐等景区,循着历史的脉搏探寻“加油”精神的根脉,沉浸式体验苗族扎染技艺,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这片土地的坚韧与柔美。
第一站:花江峡谷大桥——悬空625米的民族脊梁
这座以625米垂直高度刷新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不仅以“地球裂缝”之姿横亘北盘江大峡谷,更以一系列创新突破改写了山区桥梁建设的“不可能”。 作为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将关岭、贞丰两县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从625米高空俯视,奔涌的北盘江宛如一条银链,而花江峡谷大桥正是串起这串明珠的丝线。它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精神的生动写照。有同行的台湾媒体人感叹道:“有人说贵州只有山,但我们看到了比山更高的桥,比桥更长的路,比路更深的情。”
第二站:贞丰双乳峰——大地母亲的温柔力量
驱车穿越喀斯特峰丛,两座形似裸露双乳的喀斯特山峰猝不及防撞入眼帘。本次活动的导游介绍说:“这是大地母亲在给游子哺乳呢。每年农历六月六,周边村寨的布依族儿女都会身着盛装,在山脚下举行‘敬母节’,用五色糯米饭和古歌迎接四海宾朋。”当地人将其奉为“大地母亲”和“生命之源”,认为双乳峰孕育了万物生灵,并围绕其形成了独特的祭祀与祈福传统。
第三站:万峰林——指尖绽放的民族智慧
走进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美景就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这片由2万多座奇峰组成的地质奇观,以“中国最美五大峰林”之一的美誉,向世人诉说着亿万年地质变迁的传奇故事。当夕阳为万峰林披上金纱,一场特别的非遗体验拉开帷幕。三十多位媒体人在下纳灰村的徐查清民族文化艺术馆,亲手体验扎染技艺。从设计图案到捆扎布料,再到浸染上色,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大家的专注与热情。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以双手染就时光”的独特韵味。
第四站:马岭河峡谷:2.5公里画廊藏匿天地奇观
全长2.5公里的马岭河峡谷,以“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闻名于世。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距兴义市区6公里,谷长2.5公里,谷宽50至150米,谷深120至280米,谷底低于地面200米。凭借着奇特的地貌不仅让其成为了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更跻身世界遗产行列,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同行的台湾媒体人表示:此次走进马岭河峡谷,不仅是对贵州旅游资源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两岸媒体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进一步拉近了两岸同胞的心灵距离 。
第五站:晴隆二十四道拐——悬崖上的抗战史诗
晴隆二十四道拐,这段被誉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传奇公路,此刻正诉说着尘封往事。这段始建于1935年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曾是滇缅公路的重要路段。抗战时期,无数将士与民夫在此抢运物资,用血肉之躯铸就“抗战生命线”。 从“无名英雄路”到“文旅新地标”,晴隆二十四道拐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诠释了红色文化的永恒生命力。这里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圣地,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作为2025黔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此次媒体行以“山水为媒、文化为桥”,让台湾同胞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贵州的“加油”精神。同时,此次“寻源”不是终点,而是两岸人一起给生活‘加油’的新起点,相信山水共情,文脉同频,未来还能走得更远。
记者: 黄歆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