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成果,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会议现场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出席会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翟传鸣主持会议。
全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介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整体情况。
李延庆
2023年5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工作,全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涵盖了全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做到了底数清、类型全。其中,新发现旅游资源单体42738个,占比达18.67%。
从资源呈现的特征来看,一是人文资源占比高。全省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187171个,占比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二是“一河三山”地区资源富集。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通过普查,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资源转化方面,将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全省旅游资源普查采集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就如何确保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李延庆表示,此次普查中,河南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高质量强动力推动、高水平宽领域推开,精心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管控体系,切实保证普查成果能够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省旅游资源的家底和特色。
建成河南旅游资源数字化“档案库”
此次资源普查,面临着资源单体数量激增、内容要求更细、质量标准更高的新形势。为解决传统普查方式下数据庞杂分散、存储不规范、利用困难等问题,本次普查建立了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全面集成和整合。
同时,开发了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共享。社会公众、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查询和获取旅游资源信息,为旅游研究、投资决策、产品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持。
王向杰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介绍,该系统实现了普查信息的数字化记录和系统化存储,能做到“一点维护、深度挖掘、多点支撑”,推动全省旅游资源数据的统一汇聚、统一管理、统一展示,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同时,支撑数据采集、多级审核、过程监管等普查全环节高效运行。集中管理22万余个旅游资源单体,详细记录各资源28项信息及影像,赋予唯一“身份证”代码,建成河南旅游资源数字化“档案库”和“全景图谱”。
作为全省旅游资源的“数据总入口、管理总枢纽、成果总展馆”,该系统深度融合GIS技术,构建资源管控“一张图”,全景动态监测资源分布与普查进度,为管理部门科学配置资源、规划产业布局、策划重大项目提供精准直观的决策支撑。
编制“4+4”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系列成果
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系列成果由四个综合报告与四个专项报告组成。其中,四个综合报告包括《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指南》《河南省特品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河南省旅游资源富集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四个专项报告包括《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康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
邱士可
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表示,八个报告各具侧重、互为补充,深刻体现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元以及保护、开发需求的差异、精细。八个报告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河南从“资源大省”向“文旅强省”迈进的核心支撑,它们是对河南文旅底蕴的科学凝练,更是驱动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纲领。
做好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
旅游资源普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关键是要做好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延庆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界定新资源观,注重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我们将树立新的资源观,打破传统的资源认知局限,把那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新资源纳入到旅游资源范畴中来,如工业遗址、体育赛事、科技体验等。同时,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旅游资源进行复查和更新,确保资源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是突破时空概念,注重转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动旅游资源的跨时空整合和利用。在时间维度上,深入挖掘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和科技手段,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河南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在空间维度上,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动“一河三山”地区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
三是突破边界属性,注重利用。打破旅游资源的边界属性,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强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例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工业科普旅游等产品。通过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李延庆表示,将以此次普查为契机,聚焦“两高四着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做出文旅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