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阜新毛主席铜像
阜新,这座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的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风貌。5月1日,我来到阜新,第一印象便是这座城市独特的交通布局。阜新转盘特别多,几乎每个主要路口都有一个圆形转盘,这在其他城市中较为少见。而解放广场无疑是其中最为壮观的一个。
解放广场位于市中心,是阜新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广场周围高楼林立,商业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充满了都市的活力与繁华。解放广场始建于1937年,原名中央广场。解放后,随中央大街改名为解放大街而更名为解放广场。岛内建成大型花坛。解放广场红线半径120米,解放大街、中华路、西山路沿广场轴线呈半辐射状延伸。解放广场也是阜新城市公共交通的中心,多条线路以解放广场为起止点。
1968年,广场中心矗立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像高5.16米,加底座全高12.26米。铜像身体的高度为7.1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日;底座高度为5.16米,纪念“五·一六通知”;总高度为12.26米,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毛泽东铜像广场为环型,意于“毛主席是东方的红太阳”,周围有五条路(即五湖)四个花池(即四海)56棵松树(即56个民族)。经1987年改造后底座正面宽度为4.1米(即执政41年)座边围19.49米(1949年建国)。主席面向南方,右手高举,大衣风摆向其右侧(西方),寓意为:风从东方来,东风压倒西风。1993年还在中心岛毛泽东主席铜像东侧建成大型伞形照明灯1座,高25米,伞直径5米,总功率9600千瓦。
当年,为铸造毛主席铜像,阜新市组织了广泛的群众献铜活动。笔者看到一份《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关于献铜情况通报》其中写到:
根据阜新市革委会指示:发动游众献铜敬塑毛主席像。各公社、系统革委会都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宣傳教育,说明在我市铜塑主席像是阜新地区一百三十万人民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心愿。不少公社、单位措施具体领导抓的紧,因而在较短时间发动群众完成任务。在献铜中出现不少忠于毛主席动人事例。如:砲子公社,除在各种不同会议上布置外,还具体指定值班人员大队一名同志负责,因此,抓的实,行动的快,现在已捐铜375.8斤。建设公社革委会责成政工组负责抓,各大队还指定一名正副主任负责,专门召开贫下中农会议进行布置,该公社甄系大队主任何尚德同志还亲自背着口袋,深入各户进行边宣传、边收集。通过宣传广大贫下中农普通反映说:“阜新市革委会用铜敬塑毛主席像,这是天大好事,符合我们的心愿,这是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具体行动”。因此,献铜的积极性很高。王府公社哈拉哈大队韩相田贫农把自己能焗使的铜盆献出,建设公社八月府贫农石老大爷(蒙族)把自己使的茶献出,正因为如此,全县现共献出8.019.8斤(包括佛寺大铜锅在内)。其中泡子、阜新镇、建设等公社。县农机厂、缆电器厂、房产建设科。对这项任务抓的紧落实的较好。
笔者打车时,司机讲到,他们家里都为此做过贡献,捐献过铜材,还讲到铜像是由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的一个车间做成,成为阜新人民的骄傲。
当我兴奋来到解放广场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遗憾。一是广场四周都封闭,唯一的路口还被堵了栅栏,整个广场种满了鲜花绿树,让人不能近前观看。二是铜像经过岁月的侵蚀,已明显锈迹斑斑。铜像表面的铜绿和斑驳的痕迹,让铜像有失当年的风采。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毛主席铜像的保护和维护工作,让它重新焕发光彩,成为阜新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