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文脉永续
39个系列活动庆泉州世界遗产日
7月25日是泉州世界遗产日。为纪念申遗成功四周年,昨日,2025年泉州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泉州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泉州府文庙广场举行,泉州以“科技助力保护利用,文物赋彩美好生活”为主题,市县两级联动举办系列活动39个,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数字化赋能中穿越千年,在宋元市集里触摸历史,感受世遗泉州的独特魅力。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金植 陈智勇
参加“世遗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挑战的群众从府文庙广场出发(张九强 摄)
3D虚拟游览世遗
泉州府文庙的互动体验区,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文化韵味,让市民群众沉浸式体验3D虚拟游览,身临其境地探访泉州各个遗产点。同时,“宋元码头市集”创设宋元渔港码头风格的体验空间,生动再现宋元时期商贸场景,让市民游客在互动体验中走进历史,切身感受泉州深厚的海洋商贸文化底蕴。
游客陈先生说,3D虚拟游览让人仿佛置身景点,“漫步”其中,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据介绍,泉州府文庙实现不可移动文物“全息留档”——从建筑布局到斗拱梁架,从壁画彩绘到碑刻雕塑,从建筑材料到修缮沿革,所有数据汇入云端,为保护、研究、展示等提供永久坐标。未来,“全息留档”将覆盖到泉州22处遗产点,让世界遗产在数字世界永生,在现实生活常青。
徒步感受古城脉搏
“世遗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挑战活动举行,300名海内外朋友从泉州府文庙广场,穿越古城巷陌,在徒步中感受古城的脉搏,在行走中读懂泉州的故事。
徒步的路线以古城宗教文化与古巷风貌足迹为核心,串联宗教融合信仰、古巷商贸密码、宋元海丝印记、世遗文化遗迹等内容,景点包括府文庙、清净寺、通淮关岳庙、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
“这样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对市民游客都是好事,孩子暑假也能充实点。”李女士特地带小孩来参加徒步活动,她说,古街、古巷、古建筑、闽南红砖古厝、出砖入石、燕尾脊、水滴兽、骑楼、番仔楼,泉州丰富的历史遗存数不胜数,孩子参加了多次类似的活动,至今还能有新的发现,对于家乡文化不断有新的认知。
此外,多项配套活动同步展开。比如:“宋元船长养成记”活动,青少年们跟随宋元船长扬起船帆,穿越时空踏上刺桐城,深入了解泉州在宋元时期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地位;“趣闯世遗故乡”研学活动,则通过“趣”发现、“趣”课堂、“趣”体验等环节,让青少年走进德济门遗址、泉州天后宫等世遗点,聆听世遗讲解,触摸历史印记,体验手工技艺,真切地感受世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域联动各具魅力
泉州各县(市、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推出各具亮点的庆祝活动。全域联动的系列活动,让泉州世遗的影响力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在传承中创新,在互动中升温。
鲤城区在状元街举办状元老口味美食市集,开启泉州本地老口味美食寻根之旅;“妙音音乐盒”街艺表演,融合南音、民乐、街舞、非遗民俗等元素,为市民游客送上文化大餐;非遗时尚潮《刺桐FUN》将五大非遗技艺时尚化演绎,带来沉浸式体验;“世遗古城·泉台闽风”鲤台书画摄影作品交流展展出90幅作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带着家乡去上学”公益徒步游古城活动则组织准大学生和返乡大学生体验古城文化。
泉州台商投资区庆祝申遗成功四周年文艺活动,采用南音、歌舞、曲艺、童谣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不断增强群众文物保护和爱遗护遗意识,为做好世遗各项工作打牢群众思想基础。
晋江市的“世遗磁灶·千年窑火·正气传承”文旅嘉年华围绕五大板块展示磁灶窑文化;“世遗泉州多彩安海”活动以文艺展演展现世遗安平风貌;“泉州世遗颂——2025年草庵诗会”通过诗歌朗诵讲述泉州故事。
南安市开展“‘摩崖镌古韵 翰墨续新章’书法作品征集评选活动的优秀作品线上展示+非遗手作体验”,双线联动传承传统文化。
安溪县龙涓灶坪地质文化村主题展览,让游客了解灶坪地区地质演化的过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感受灶坪村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