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西北角,
遛早的大爷与推着行李箱的年轻人等待煎饼果子的出炉;
上午,民园广场,
穿旗袍的小姐姐们和汉服爱好者共同入画;
中午,古文化街,
听完相声的游客和端着大碗茶汤的食客擦肩而过;
傍晚,意式风情区,
放学的孩子与等待落日的情侣在马可波罗广场相遇;
晚上,海河灯火中,
游客在游船上随手拍的照片可能就有在桥上看风景的你……

故地重游 “你让我感到陌生”
晚上八点,夕阳的余晖彻底褪去,海河两岸的绚丽灯光点亮津城的夜空。永乐码头前早已排起长队,游客们翘首以待,等待登船。"嘟——"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海河游船缓缓驶离码头,一场穿越六百年的城市旅程正式启航。
游客们纷纷走上甲板,湿润的河风裹挟着淡淡的水汽扑面而来。游船推开墨色的河水,在身后留下一条碎银般的航迹。“哇,真是美!”“太美了”“快给我照一张”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是我毕业十年后再次回到天津。”来自福建的姑娘姚享和闺蜜一直说着天津的变化,她说“这是十年来第一次回来,本来想向老家的闺蜜介绍下天津,毕竟生活了四年,但发现现在天津变化得我都不认识了,太美了,特别是海河,美得让我感到陌生。”
行至意式风情区段,岸边的欧式建筑在暖黄色射灯下宛如琥珀中的标本。在津门津塔附近时,四周楼宇通体变幻的LED灯光在河面投下流动的霓虹,现代都市的摩登气息扑面而来。穿过解放桥时,世纪钟的钟声在水面荡出涟漪。每过一座桥,船上的游客都与桥上的行人热情互动,享受夜晚的美好与自在。

回程途中,姚享拿出自己的天津三日游攻略分享给同样是来天津旅游的山东游客。“我周五下午请假来的,周日晚上就要飞回去了,争分夺秒的行程。” 姚享一边说一边展示着,“两天在市里,一天去海博馆,这我都觉得玩不完呢。”

作为本市热门旅游项目,仅七月前半个月时间,海河游船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热门时段船票提前售罄已成常态。
在津湾码头,刚刚“上新”的“哪吒号”主题游船也正式启航,这艘游船以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为主线,创新采用玻璃动态投影技术,将舷窗作为流动的屏幕,动画展现“哪吒主题”与“津味元素”。


海河游船在加大夜间航班密度的同时不断创新特色产品。“进入暑期,我们会根据实时的客流量、天气、夜景灯光开启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航班密度以及运营时间。”津旅海河游船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宋琳说:“持续丰富‘游船+’产品,增加了主题船的种类与数量,把我们天津正宗的早餐搬到了我们的游船上,游客能够欣赏到海河不一样的晨景;清吧音乐航班打造了移动式的河畔休闲的空间,让游客在舒缓的旋律中感受到海河夜色的魅力;曲艺航班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地道的古彩戏法、相声快板等。我们在暑期推出摇滚乐队专场演出,游客与海河两岸、桥上的游客可以进行相互的呼应,打造独一无二的另一场沉浸式的盛宴。”

作为天津的地标性景观,“天津之眼”摩天轮也早已进入客流高峰期,在舱内仰望夏夜星河,俯瞰海河风光旖旎,荡漾碧波。

海河岸边的双层敞篷观光巴士更是串联起天津海河文化、洋楼文化与商业文化。意大利风情区、天津之眼摩天轮、古文化街和天津站四个站点,全程运行11公里,环线游览35分钟左右,途经百余处景观、景点及地标建筑,让游客更加深入体验津城夜晚的烟火气。




如果说海河游船、天津之眼和双层敞篷观光巴士是天津夜游的“三件套”,那在暑期全新亮相的“天津之心”让“三件套”升级为“四件套”。



336.9米的绝对高度每天吸引着上千名游客登楼俯瞰津城,360°环形玻璃幕墙将蜿蜒海河、五大道风情、解放桥开合、津湾广场等城市盛景尽收眼底,实现了“一眼千年”的时空对话。特别是晚上,每个落地窗前都站满了观景的游客。




“可以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看到几乎整个天津市区的美,能够感受到天津城市发展的繁华,也能从高空俯瞰的视角,得到比较独特的视觉体验,比较新鲜的感觉。”
“把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尽收眼底的感觉,我觉得非常的愉快。灯火璀璨的我的家乡,非常自豪。”
为满足游客观光需求,虽然营业刚满月,但“天津之心”已经延长营业时间至每晚10点。
“这个项目有效填补垂直文旅空白,与低空旅游巴士、五大道公园钟楼观景平台等共同形成‘低空漫游、中空观景、高空揽胜’的立体布局,打造成为‘上山下海 漫游津城 一核两翼 多点开花’文旅格局的又一重要节点。” 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朱彬认为,项目也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高端项目在区域落地生根,不断推进楼宇经济和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从推动我市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层面来说,项目也将以不受季节限制、全时段开放,形成独具特色的‘水岸经济’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同时有效助力海河及其沿线文旅景观的立体化呈现。”

天津着力打造“海河之夜”全新文旅品牌,结合海河两岸的地标建筑,布局永乐溯源、古街津韵、欧风雅韵、津门迎客、津湾泛舟、百年风云“六个节点”,持续打造乐动、点亮、泛舟、舞动、寻味、运动、文润“七大场景”,多元展现津派“八大文化”,迭代升级城市漫游“九条线路”,达成高效协同“十项串联”,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质文旅体验,全天候、一体化、多元化展现“河海津韵”城市名片。

穿越600年 邂逅浪漫
“这个城市还是太复杂了”
欧式廊柱间流淌着百年咏叹,砖石街道上跃动着艺术脉搏。
漫步在天津意风区的街道上,游客们一抬头,便能看到“阳台”上精心梳妆的“茶花女”;侧耳倾听,《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普罗旺斯的陆地和海洋》等经典咏叹调在耳畔悠扬回荡。

这是在前不久的2025天津音乐节上,意大利歌剧《茶花女》以沉浸式演出形式,在天津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惊艳亮相,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狂欢。此次演出以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为蓝本,巧妙地将意风区的典雅建筑景观与音乐表演深度融合。漫步在意风区的街道上,观众们一抬头,便能看到“阳台”上精心梳妆的“茶花女”;侧耳倾听,《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普罗旺斯的陆地和海洋》等经典咏叹调在耳畔悠扬回荡。
当欢快热烈的《饮酒歌》旋律响起时,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干杯”在露天餐厅里的游客们自发举杯,整个意风区仿佛化作了歌剧中热闹非凡的盛大舞会现场。“天津这个城市还是太复杂了,这是真的没有想到也没见过,”正在露天餐厅用餐的北京游客李韬说,“谁能在意大利风情的街区里听意大利的歌剧,只有天津了,仿佛穿越到了19世纪的意大利。”

“城市变舞台”,在天津这种沉浸式的实景演出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的金街大铜钱广场,话剧《日出》的经典片段每次上演都会引起一波热度,市民游客沉浸式参与到这场特别的“舞会”中。在百年前,在这个十字路口,劝业场、惠中饭店、交通饭店、浙江兴业银行各踞一角,成为近代天津繁华的见证。从天津走出来的戏剧大师曹禺,正是在这里收获创作灵感,以惠中饭店为背景,创作出经典之作《日出》。“太沉浸了,没想到能在原著发生的地方来取景表演,体验特别好。”


作为天津文旅品牌之一“‘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桥边音乐汇,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在海河边和游客如期相见,西方交响乐、古典民乐、民族表演、芭蕾表演、童声合唱、群众演出、草原牧歌、国粹芳华……场场不重样,场场精彩。更有“音乐汇”与“非遗展”合体,几十项非遗技艺匠心齐聚,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文化传承的温度,联动海河游船、岸边景观,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在古文化街,民间花会表演也热闹非凡,武术、飞叉、舞狮、高跷等“绝活儿”表演酣畅淋漓,带领市民游客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入夜,在东丽区“上新”不久的《今夕东丽湖》,在声光电水的配合下,一场以“海河之子李叔同,天津永远的骄傲”为核心主题的演出在湖面上缓缓展开。这是天津首个湖岸沉浸大戏,用李叔同传奇一生的叙事主线,采用 “多视角行浸式” 观演模式,结合室外实景,打造 “一梦三境” 四幕行浸式轻演艺,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李叔同不同人生阶段。


除了观剧,游客们还可以漫步民国风情的“游园津梦”街区,体验津味文化、随处都能与NPC(意为非玩家角色,是一种游戏术语)互动解锁隐藏剧情,带来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实施津派文艺精品创作计划,高水平举办天津音乐节、戏剧节、相声春晚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提升“当日往返”“周末串门儿”和“长假深度”三大主题产品,推出“河海津韵”30条精品文旅路线,“处处皆是景、主客皆共享”已成为天津独具特色的文旅新体验。
“在天津,历史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偶遇和触摸的日常。”一位游客在社交媒体中这样写。
从“流量”向“留量”转变之后
“过去,天津在文旅市场上存在感不强,游客大多是‘一日游’或中转停留。”2022年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本市多个区域经营文旅项目的业内投资人李岩投资了一个生态游乐园。
一晃将近三年,李岩投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从游乐到餐饮,从文创到研学……“现在随着高品质文旅项目的引进、落地,游客停留时间从原来的1.2天延长至2.5天,消费结构也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李岩介绍说。
原先靠“网红效应”的文旅产业开始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李岩说:“天津的优势在于文化底蕴深厚,各类资源丰富,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文旅+科技+商业’的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天津文旅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在地文化的创新挖掘。2023年,天津出台《关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文商旅融合项目发展。
与此同时,天津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五大道历史风貌、杨柳青年画、相声曲艺等,正通过现代商业手段焕发新生。

近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中的“民园1920街区”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开街迎客。改造后的街区串联起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两大城市地标,为百年历史街区注入全新活力,街区的落成也让原有商户们信心倍增,棉里新零售板块的负责人马梦妍就是其中一位,2023年棉里咖啡在河北路的先农二期运营,借助旁边的光明里大楼,光明商店也开张纳克,凭借其个性、时尚的文创产品和特色服装百货产品吸引了不少受众。当得知与河北路相邻的湖南路要改造步行街的消息,马梦妍和同事们就忙碌了起来,她说:“刚好我们就重新做了一些品牌的整合,同步和步行街一起开街的KLAP KLUB合作了大概100家设计师,就是可以把我们当成一个文创的目的地来打卡,我们就更有信心在这湖南路的位置,能够把我们的流量跟品牌做得更好。”新店开业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客流不断,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特地来津打卡。
从“低调老城”到“文旅新贵”,天津正以文商旅融合为抓手,重塑城市吸引力。在政策、资本和市场的多重推动下,天津文旅产业能否实现从“爆红”到“长红”的跨越?

天津积极构建融合消费新场景,构建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等多元融合产品体系。
实施“天津礼物”计划,推出国潮、津派等系列旅游伴手礼。
精心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融合品牌,推动创新融合项目不断深化。一季度举办大型演唱会2场,观众1.4万人,二季度大型演唱会16场次、观众预计超45万人。其中,2025年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吸引超过10万人次现场参与,带动周边住宿、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综合消费增长超6000万元,售票总量创下国内三日制音乐节消费新纪录。
邮轮旅游稳步发展,5月1日,皇家加勒比游轮“海洋赞礼号”、东方邮轮“梦想号”和大洋邮轮“芮吉塔号”三艘国际邮轮同时停靠,这是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全面复航以来,首次呈现“三船同靠”的盛况,为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5月底,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运营33个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11万人次。
今年以来
天津博物馆的“秦汉文物主题展”
世纪钟的跨年钟声
五大道的钟楼、海棠、马车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的烟花无人机大秀
天津欢乐谷的素人NPC欢乐互动
海河边的灯光秀
……
天津文旅项目时常挂上热搜


2025年1-6月
天津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483.88万人次
同比增长3.9%
2025年1-6月
全市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437.61亿元
同比增长12.1%
游客人均花费1066.17元
同比增长8.0%

杨德进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我们觉得未来整个天津的文旅项目后劲是比较足的。”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杨德进认为:后劲足不仅仅是现有做了一些更新类的、提质升级的,或者是创新性的一些场景、项目、产品、业态,更多的是天津的文化旅游市场,它是保持着这种高位的带动效应,好的需求很旺盛,供给侧的后劲也在不断地跟进。
要把人留下,让他深度体验,有消费冲动,深度消费。对此杨德进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第一,要强化情绪消费。满足游客治愈放松的情感需求,实现情感共鸣。
第二,在消费领域要迈向兴趣消费。现在兴趣消费、圈层消费市场越来越细化,一些专项类的消费,兴趣圈的消费越来越多,打动了年轻人或者某个群体。针对不同人群的兴趣,建立现实相应的消费场景,提供相应的消费产品。
第三,要把握新一轮的健康身心的消费。目前健康价值、身心疗愈价值、康养价值这样的产品还比较缺少,这些也是大家愿意花更多钱的领域。
第四,要面向成长性消费。攀岩类或者是其他极限体验类的自我挑战项目,现在的消费量也越来越大,消费需求越来越强。这里也包含一些亲子项目。
从"跳水大爷"的偶然出圈,到系统化构建文旅生态;从依赖传统资源,到创新驱动全产业链升级——天津的实践表明:文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需要思维的敏锐,更需要长期的定力。


春季,
漫步大理道下看海棠花开烂漫;
夏季,
在海边戏水玩沙乐享生活;
秋季,
漫步海河边,吹清凉晚风,看灯火璀璨;
冬季,
纵情冰雪之间,盼新春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12个月、24时
……
天津总有惊喜等待发现

来源:天津广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