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暑假期间,我又开始重温纪录片《河西走廊》了。
这是一部值得N刷的纪录片(没看过的朋友都给我去看!!!强烈推荐),它把一条地理通道拍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中华史诗”,它用电影的质感,把两千年时空压缩成十集“沉浸式历史大片”,让你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你明白了——“何以中国”。
不过今天,我不想为你介绍河西四郡,而是想向你们讲述一座藏在陕甘交界处的千年古镇,从丝路起点长安出发抵达河西走廊之前的一处必经之地。
这里就是——固关古镇。
固关镇位于宝鸡陇县县城以西的关山(古称“陇山”)脚下,与甘肃省张家川县接壤,属于回汉聚居区,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来陇县旅游的时候,我一心只惦记着龙门洞和关山草原(这也是大部分游客的行程)。同行有位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说附近有个固关古镇很值得去看看。
于是,我们便驱车前来一探究竟。
第一眼的固关古镇,普通得就像一个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的关中村镇。但沿着明清老街走了走,和老乡们聊了聊固关过去的故事,才发现:这座千年古镇竟有着如此辉煌煊赫的历史,足以惊到众人的“下巴”。
固关以前叫“陇关”,汉初设关,因地处陇山,故名陇关。
讲固关,我们得先了解陇关古道。从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出发,西行的第一道屏障就是横亘关中西部的陇山,只有翻越了陇山,才能到达河西走廊,远走西域、中亚、西亚与欧洲各国。
陇关古道,便是翻越陇山的一条通道。——而固关,则是从长安出发,陇关古道上的第一个驿站。
这既是一条丝绸之路的商旅行道,也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
两千多年间,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汉武帝西巡从这里走过,唐僧去天竺取经、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均经此道。
这里也留下了无数诗篇。王维说: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杜甫说:“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渡陇怯,浩荡及关愁”;岑参说:“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关山月”、“陇头流水”、“陇上行”,甚至成就了中国古代诗词中一条独标高格的“陇关流派”,开辟出一条“边塞—乡愁”母题的壮阔河流。
如今的固关古镇内保留着一条明清老街,两侧房舍俨然,十分古朴。
街道很宽,街上保留了一段古驿道车辙印,印痕深深地镶嵌在石板路上。我们试了试,凹槽处甚至可以容纳一个成年女性的拳头大小,足见这里曾经千车万骑、商旅不绝的繁华过往。
以前,这条街上的商铺鳞次栉比,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一家名为“永盛店”的车马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不过因为大门关着,我们没能进入参观。
据说,固关的石板豆腐很出名,我们来时果然看到很多老乡推车卖豆腐的。
在固关镇三桥村,有一处关山战斗遗址。这是解放大西北时非常重要的一场战斗,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先烈,建成了“固关战斗烈士纪念碑”,供往来游人缅怀。
遗址旁流水潺潺,溪流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从“固关战斗烈士纪念碑”处可以前往陇县另一处原生态的高山草原高寒川,不过我们去时,听老乡说之前发生洪水路被冲毁了,于是便返程回县城了。
返程途中无意间发现了一处“安戎关遗址”文保碑,刚好介绍说说“固关”更名的历史。
文章开篇说了,固关最早叫“陇关”,汉初设关。到了汉元鼎五年,被汉武帝更名“大震关”(据说是汉武帝来陇山时“忽遇大雨,雷电震耀,人马俱惊”所以改得名);到了唐宣宗大中六年,废除大震关,新设安戎关。
于是,当地人把将之前的大震关称之为“故关”,将安戎关称之为“新关”,宋元以后泛称“故关”,明清设故关里,民国改故为固,设固关镇至今。
在陇关古道蜿蜒起伏的山谷里穿行,人间换了无数,陇山一直未动。突然就生出了几分感慨,古道幽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 商旅踏上这条古道,翻过巍巍陇山、回望故土秦川。隔着岁月的长河,荣光褪去, 时间却是永恒……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