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市吉县境内有许多摩崖造像石刻,比较闻名的是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佛阁寺内摩崖造像石刻。该寺内的石立刻从北魏至明太和元年的有多处。
2012年4月下旬编者与朋友到临吉高速采访拍照时,沿309国道驱车翻过金刚岭,在古芦沟村、雁坪村交界处路北发现一处摩崖造像石刻,该处的石刻有别于县城佛阁寺的石刻,这些石刻都是雕刻石窟内的墙壁上,石窟不大,每个墙面上都有石刻,刀法流畅细腻,图像精美。还有一处两窟相通,透过相通处,方能拍摄到保存完美的石刻像。较大的石窟内有一个“擎天柱”,在柱的四周雕有佛像,石窟墙壁及“擎天柱”上的佛像有损坏有痕迹。
更令人惊奇的是,该石窟没有资料记载,对此石窟的研究也不得而知。记者多方咨询,有人说不知道那里还有石刻,有人说是北魏石刻,有人说唐代的,还有人说是明代的,具体哪朝哪代的石刻也没有确切的的答案。
相关链接:据山西省文管会酒冠五同志报道,山西省文管会去年调查了山西吉县挂甲山的摩崖造像。
挂甲山在吉县南门外三孔大石桥西三百余步。山势南北纵列,一端靠连绵的山峰,一端临小河,隔河是石头城。山东靠北的山岩有许多曲尺形石壁,形成一幅幅的折状平面。平面上保存着很多古代雕刻。现在能看到的有五处,雕像七尊,并六个佛龛,都凸雕一佛二胁侍。座像两面刻有隋开皇二年、宋熙宁二年、及大金皇统、大定等年号。佛像的雕刻都具有高度艺术,衣纹线条非常简练流利。
在上述几处的造像以南,究竟还有多少摩崖造像,现在还不知道。解放前反动军队曾在这里修筑工事,因此大部石刻已被埋入土中。沿着山崖下旧战壕上下搜寻,可以在多处看到从土中耸出的摩崖顶端字迹,证明土中还有着不少的埋藏。在每一石壁的顶上,并露有椽孔痕迹,可以知道这些石刻原先是有走廊一类的小型建筑物保护着的。
——END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