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庄
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
位于惠山区前洲街道万里村
那里的老街、老建筑保存良好
今天
让我们步入百年葑庄
一观江南商埠的历史
百年葑庄,万里村志
葑庄村,村口竖立着一个大牌坊,上面还有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题写的“百年葑庄”四字。
葑庄其名取之于江南沼泽地中出产的水生植物茭白。《万里村志》记载,“据明弘治十年(1497)地图所示,葑庄原名当是‘富庄’,因当时富庄盛产茭白,茭草名葑草,即易‘富庄’为‘葑庄’,此乃以草名命村名,这就是葑庄的来历。”
明代水运便利催生了商贸,葑庄便倚靠发达水网,以船橹摇出了最初的繁荣。
明末清初,蚕桑养殖则让葑庄真正兴旺起来。当时村西的“隆昌茧行”规模可观,不少大户人家办起了小型的缫丝作坊。
短短百米来长的街市,竟汇聚三十余家商肆:茧行、米铺、打铁铺、当铺……每逢农历一、六日是葑庄的集市日,商贩云集,市声沸天。
及至民国初年,前洲镇公所就设在了葑庄,下辖管理了两个乡,还是当地唯一的邮政代办所,周边居民日常邮寄信件、物品,均要到葑庄村来办理。
一条老街,百年商韵
葑庄街市的兴旺与葑庄大户人家杨汝霖所建的“葑庄商铺”相互成就,经当时的《新无锡报》和《无锡报》的相继报道,誉满锡地。
老街深处,葑庄169—177号老房子——“葑庄商铺”静静伫立着。这座建于清代的建筑虽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至今保存仍相对完好,体现了无锡清代传统建造工艺。该建筑于2020年12月被挂牌为无锡市历史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外观看上去,这是一座两层的建筑,屋顶采用分屋脊做法,纹头脊装饰精美,东西两面墙上的观音兜、窗洞等做工考究。门口的石板路,斑驳的墙体,角落的青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初繁华而如今归于宁静的故事。
主体建筑是一排砖木结构楼房,建造工艺较好,如今已经改作民房,推开建筑最西面那个房间的门,走几步即是木楼梯,踩上去“嘎吱嘎吱”作响。走上二楼,房内陈旧的墙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木质地板和房内木架几经岁月洗礼,已显出苍老和斑驳。
老街的周边,有不少是近几十年陆续建起的新房,整个葑庄村变得异常整洁和漂亮。村口新建了村民广场,设有村民健身园、村民议事风雨长廊、灯光篮球场等,展现着新农村建设赋予的崭新面貌与现代肌理。
当脚步叩响青石板
仿佛仍能听见
河畔的橹声、集市的吆喝
牌楼上“百年葑庄”四字
不仅铭刻地理之名
更书写着一部属于江南大地
水陆交织、商脉绵长的史诗
声明: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通过私信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