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安徽研学旅游大会召开以来,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安徽出版集团所属8家出版社和全省16市文旅部门联手,挖掘各地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梳理精品课程和路线,提炼精准的主题内涵,为各市“量身定制”研学旅游名片,打造“一市一品 皖美研学”丛书。
展山川风物之美,品历史人文之韵,沐科技创新之光,铺开“文旅+出版”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本期,我们翻阅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精心编撰的图书《有戏宜城 研学安庆》。
作为安徽简称“皖”的源头,安庆襟江带淮,集大别山之雄、长江之秀于一身。这里既有天柱山的地质密码,也有薛家岗的文明曙光;既是桐城派的发源地,也是黄梅戏的故乡。这座“有戏宜城”,正用山水作纸、文明为墨,铺展一幅“知行合一”的研学游画卷。
触摸地球的脉搏
Part.1
天柱山地区被国际地质学界称为“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天柱峰、飞来峰、一线天等山峰,以“崩塌堆垒”景观闻名,几乎涵盖所有花岗岩地貌类型,被称为“世界最美花岗岩地貌”。徒步其间,仿佛触摸到地球跳动的脉搏。
嬉子湖湿地是候鸟的天堂,越冬的白琵鹭、鸿雁、白头鹤、小天鹅、黑鹳等10多种珍稀鸟类数以万计。在这里,春可踏青赏花,夏可休闲垂钓,秋可采摘瓜果,冬可赏雪观鸟,让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生态农业等功能变得可触可感。
引江济淮工程桐城段展现了现代水利智慧:300米仿生态鱼道让刀鲚、胭脂鱼重归洄游之路;人工湿地里,芦苇与香蒲编织成保护环境的绿色罗网。站在河堤上远眺,眼见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平衡之道。
穿越时空的对话
Part.2
踏入薛家岗遗址公园,6000年前的中华文明在此苏醒。绘有红色花果形图案的奇数多孔石刀见证了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革新;摇之有声的镂孔陶球则让薛家岗人的艺术创造力穿越时空。
六尺巷中,“礼让”二字刻进年轮。清康熙年间,张家与吴家因宅基地争执,张家人驰书京城求助,大学士张英却回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两家互让三尺,终成“六尺巷”佳话。漫步其间,指尖抚过砖石,仿佛能触到“廉俭礼让”的家风文化与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
五千年文博园里,“一梦千年、十里画廊、百年风云、千秋马帮、万代同根”五大景区,打造出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被根雕艺术凝固,“三百六十行”的青铜群像让市井烟火重燃,一步一景间,恍若跌入历史的星河。
再芬黄梅公馆的舞台上,《天仙配》的唱腔婉转悠扬。学生们跟着学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水袖翻转间,感受传统戏曲的美学魅力。
追寻革命的足迹
Part.3
代号502基地的空袭警报响彻山谷,让学生们在演习中,直观感受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
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铭记着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的13.5万名在册烈士和岳西县为国捐躯的3.8万多名英雄儿女,当时光荏苒,他们的身躯已化作山河,精神仍如星辰般闪耀。
刘邓大军刘家畈会议旧址的徽派建筑内,“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场景再现,军事智慧与革命精神在此交融。
续写匠心的传承
Part.4
痘姆古陶非遗传承基地的龙窑中,窑火烧得正旺。学生们揉捏陶土、拉坯修坯,让泥土渐渐有了灵魂;开窑刹那显露的窑变奇迹,则是大地与火焰的即兴创作。
望江挑花的素布上,青白色棉线游走如龙。十二生肖、山水风光、日月星云和各种吉庆纹样里,无不藏着醇厚的生活气息与人们的美好愿望,在经纬间,编织出文化传承的锦绣篇章。
春耕园的农事体验馆里,无土栽培与物联网监控展现着现代智慧农业技术,牧童春天乐园、农耕文化展示馆、童趣池等区域,则兼具娱乐与科普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学安庆,期待少年们在行走中发现自然之奇、人文之美、生命之韧,唱响属于自己的成长之“戏”,续写皖山皖水的崭新篇章!
版权须知: 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 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杨光 实习生 王奕飞 秦煜达
编辑:张倩莹
校对:刘军
审核:周卫星 孙婷
即日起,读者点击 封面或 微信 留言即可征订或购买《安徽画报》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加入画报读者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