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薇 中国旅游报记者 白骅
“让枕头记住每个耳边的弧度,让电梯学会问候的节奏,当霓虹在窗外交织成瀑布,我们弯腰将星星别上袖口……”当这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的致敬四川旅游饭店人的公益音乐宣传片——《将星星别上袖口》在2025四川省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暨特色旅游住宿产品发展推进活动的会场上首次播出时,现场很多旅游饭店人被戳中了泪点。在行云流水的镜头语言中,服务人员熨烫床单的指尖、前台接待员的微笑、厨师在灶台前的专注,共同勾勒出巴蜀大地旅游饭店从业者的生动群像。
近年来,四川省旅游住宿行业加快品质提升、业态创新、文化融入,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住宿从功能满足的“驿站”向文旅融合“关键载体”转变,其中文化引客成为主导。
主题赋能
多元场景引领消费升级
旅游住宿作为地区文旅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既是游客体验四川风情的“第一站”,也是展现巴蜀文化的“活名片”。四川酒店、民宿百花竞放的发展态势,成为拉动住宿产品消费的关键。
尚锦品酒店、世外桃源酒店、笨酒店等8家“有滋有味”的成都酒店和民宿,就在探索“酒店+”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成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将城市特色文化元素巧妙融入旅游住宿产品服务中,形成了“一店一格,百店百味,时尚风范,成都味道”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四川安逸酒店集团副总经理杨波介绍,他们以“安逸”为品牌核心,创新特色服务产品。其中,锦江宾馆以“濯锦之江”为载体,推出亲子剪纸、漆扇等非遗互动体验活动;总府皇冠假日酒店推出“川菜+名酒+名画”品鉴活动,很受客人喜爱。
西藏饭店则将艺术馆、美食街、手作工坊、社群基地等集于一身,成为展示西藏文化的平台,让客人深度参与、乐在其中。西藏饭店总经理陈蓉介绍,通过整合资源、升级体验玩法等举措,今年上半年饭店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其中6月营收同比增长358.9%。
坐落于成都市中心历史文化保护片区“文殊坊”内的成都院子酒店,以蜀锦、蜀绣、银花丝、竹编、漆艺等非遗“五朵金花”为特色,设计了风格各异的客房院落。从2023年开始,该酒店陆续上新非遗文创集合店、成都小吃铺、聚珍园小碗菜等,同时推出演艺剧场项目,为客人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文旅体验。到现在,慕名前来看剧、参观、用餐、住宿、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旺季日客流可达4000人次以上;原宴会厅升级改造成为演艺剧场以来,年营业额从此前的10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500余万元。
整合资源
共建融合发展新生态
6月中旬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培育凸显巴风蜀韵的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发展和规范特色旅游民宿”。这不仅为四川旅游住宿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演艺、文创、非遗等行业加速融入旅游住宿企业和产品,为其赋予了新的动能。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省星评委副主任邹健认为,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和特色等级旅游民宿要当好巴蜀文化的“翻译者”与“传播者”,用专业化、人性化服务传递温度,以服务链延伸增加游客复购率。“融合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要形成‘化学反应’,打造‘旅游住宿+’的无限可能,让旅游住宿成为串联‘点’的线、激活‘面’的网。”
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总经理杨泽平说:“作为文化的活态表达,‘演艺+旅游住宿’模式可以为酒店产品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能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还想来。”他建议,有条件的旅游饭店可以把大堂变为“微剧场”、将闲置空间改造为沉浸式小剧场,将餐厅变为“川菜文化和演艺秀场”,通过共享演艺资源、共培复合人才、共创IP内容,让每家旅游饭店都能成为特色“文化码头”。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不是在饭店里机械地贴上文化标签,而是要将文化表达作为旅游住宿行业丰富产品形态、完善服务体系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四川大学教授李原看来,这类旅游住宿企业需推出文化主题产品、营造独特情调和气氛、举办文化主题活动,将文化主题的精髓融入产品的价值观、服务理念、发展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当前,四川已经明确提出,要引导演艺、文创、非遗、影视、动漫、音乐、诗书画、图文博等文化业态与旅游住宿企业融合,全力构建融合发展新生态,推动旅游住宿企业和产品实现品牌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持续发力
推动住宿产品焕新迭代
为推动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和特色旅游住宿产品的快速、有序发展,“2025年推进四川省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暨特色旅游住宿产品发展八项重点举措”从8月1日起试行。举措提出,要加强政策评估调研,积极对接有关部门,组织研究激励措施,大力推进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特色等级旅游民宿加快发展;要帮助对接相关文化机构、文旅企业结对,对应需求委派文化和旅游领域相关行业专家对标辅导,分批次推进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和特色等级旅游民宿品牌创建。标准修订、宣传推广、人才培养、标准管理、融资信贷等也被纳入重点工作任务。
记者注意到,2025四川省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暨特色旅游住宿产品发展推进活动举办期间,不少酒店获得表彰,不少住宿企业、行业协会开启了合作。比如四川省8家旅游饭店企业与8家文化机构(企业)结对签约,将加快实现资源互补、创意共生、市场共赢。为这些旅游饭店企业赋能的文化机构(企业)当中,不乏三星堆博物馆、三苏研究院等“文化顶流”的身影。
作为签约企业之一,成都院子酒店已规划出4.0版发展蓝图。“我们准备打造百城百艺·非遗特色街区,邀请省内30个优质非遗项目入驻,形成集展示、销售、体验、传承于一体的‘一铺一艺’格局。”成都院子酒店营销总监杨利介绍,百城百艺·非遗特色街区想做的是充满活力、五感皆享的“永不落幕的非遗博览会”。
“我们力争在年内评定首批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形成示范效应。”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遴选展示一批坚持行业标准、主题特色鲜明、服务品质优良的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暨特色旅游住宿产品,四川将加快推进特色旅游住宿产品的“焕新迭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住宿需求。
来源:中国旅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